中新健康丨专家:器官移植患者定期随访面临现实困境

来源: 舜网
2024-06-13 17:10:14

  中新网6月12日电(记者 张尼)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完成器官移植手术2万余例,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不过如今在我国,移植后不依从性一直是一个持续存在的挑战。

  6月11日是第八个中国器官捐献日。当天,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新生会“携手十年,再谱新篇”10周年庆典在北京举办。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随着我国移植技术不断进步,手术成功率和短期生存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然而,成功的移植手术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移植患者长期生存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排斥反应、感染、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需要患者长期、定期随访。

  “曾经就有一位肝移植患者在手术后因为没有坚持规律服用抗排异药物以及定期随访,在手术后又出现了肝功能异常。”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移植中心教授陈虹在活动上分享了一则案例。

  陈虹表示,术后随访是监测患者长期健康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移植 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随访也为医生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对于改进移植手术技术、优化患者护理方案以及推动移植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教授王伟强调,患者自我管理是术后长期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医生在随访时除了给予患者医疗上的帮助,还会给予患者生活方式、用药等方面的指导,包括患者如何自我监测身体状况,识别问题征兆等。

  “目前国内的移植供体仍然非常稀缺,以2022年为例,肝移植的供需比大概是1:7,占比整体移植物需求量83%的肾移植供需比则达到了1:11,因此移植供体非常宝贵,且一场移植手术的费用动辄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因此,移植手术后的抗排异对于患者长期有质量的生活就显得特别关键,不仅需要保证移植器官长期存活,还需要让患者保持免疫力,减少感染或肿瘤的风险。”安斯泰来中国区总裁赵萍接受中新健康采访时强调了移植供体的来之不易,她呼吁关注术后随访。

  越火墙、跨火栏、穿火林……在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阿坝支队马尔康大队开展火场心理行为训练中,消防队员依次迅速穿过了多个冒着熊熊烈火的模拟火场。马尔康大队还开展了水泵架设与撤收训练,在海拔两千多米处,25名消防员背上管带框、油桶、便携水泵等设备边爬山坡度约60度的山上,边铺设18节管带,采用以水灭火战法进行对火线与水源地高差约180米的灭火训练。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3/67/10078294169550299695.jpg" alt=""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采购专业委员会对全国59家商超企业,开展了2023年春节销售数据预测调查。调查显示,预计民生基础商品(米面粮油、调味、肉、蛋、奶、豆制品、蔬菜类等)的销售将稳步上涨,方便食品、饮料、熟食等品类的销售或将稳中有升,水果、水产类、冷冻食品、休闲食品等(既可作为日常餐厨的食品也可作为节日礼品的商品)蕴含大幅上涨潜力。民生基础商品上涨表现较为强烈,预计商超企业销售将呈稳步回暖复苏态势。

  要实施底线管控

  直到确定老人都清楚药物用法后,范虎勇才往下一户村民家中赶,人还没进门,81岁的朱正女已经迎了出来。前一天,朱正女给范虎勇打了电话,说家里的药吃完了,自己腿上好像也起了疹子,有些痒。

<strong>21年里</strong> <strong></strong>

杨宗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