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赚1500亿美元!孙正义:我很后悔卖掉英伟达股票

来源: 千龙网
2024-06-23 17:16:43

  “我很后悔卖掉英伟达股票。”在近日刚结束的软银集团股东大会上,创始人孙正义说。就在他说这句话前两天,英伟达市值一度超过微软,登顶全球市值第一大股票。如果软银没有选择在2019年出售,它持有的英伟达股票市值将超过1500亿美元。

  软银集团和英伟达的两次交集

  在投资阿里巴巴获得丰厚回报后,孙正义开始寻找下一个阿里巴巴。2016年,软银集团出资320亿美元成功收购了英国芯片企业ARM,并且把这家公司从伦敦交易所退市,成为了软银的全资子公司。2017年,软银集团成立了愿景基金,就将目标定位在寻找能够在未来产生巨大影响力的科技公司。

  2017年,手握千亿美元,财大气粗的软银集团看上了当时在人工智能领域崭露头角的英伟达。软银集团投资约40亿美元入股英伟达,持股比例4.9%。

  当时,作为主攻GPU图形芯片市场,提供3D游戏渲染的显卡公司,英伟达开始在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全面发展。2016年,英伟达股价飙涨两倍,并且市值超过800亿美元。

  但软银集团对这笔投资一直非常低调,孙正义以及软银集团从未在公开场合评价这次投资。

  据孙正义介绍,他曾计划将英伟达纳入软银的技术版图,并在2016年收购芯片设计公司ARM。一个月后他与英伟达CEO黄仁勋进行了深入的收购谈判。孙正义希望收购英伟达并将公司私有化,同时保留黄仁勋作为掌门人,但最终谈判没有成功。

  但仅仅两年之后,软银集团就选择出售持有的英伟达股权。按照2019年一季度英伟达平均股价计算,软银集团出售价值在70亿美元左右。持有两年,获利约30亿美元,收益率约75%。

  如果软银集团没有出售,按照英伟达上周五的收盘价计算,这个投资价值在1500亿美元左右。

  而在2020年,孙正义和黄仁勋本有可能再次握手完成一笔世纪交易。

  2020年9月,软银集团宣布,将向英伟达出售英国半导体公司ARM,作价400亿美元,双方已达成最终协议。英伟达希望通过和ARM的结合,打造世界 一流的人工

  根据当时披露的交易细节,英伟达将向软银支付价值215亿美元的英伟达普通股和120亿美元现金,以及在签约时将支付20亿美元。基于过去3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计算,英伟达需发行4430万股股票。若ARM达到具体的财务业绩目标,软银还可获得最多高达50亿美元的现金或普通股。此外,英伟达还将向ARM员工发行价值15亿美元的股票。交易完成后,软银将持有约10%的英伟达股票。

  但这笔世纪交易,最终因为反垄断问题,以及英国不希望本土最大芯片企业被收购,而最终被监管部门叫停。

  事实上,除了英伟达之外,孙正义还踏空了当下人工智能行业最炙手可热的独角兽OpenAI。

  孙正义透露称,他原本计划向OpenAI注资,但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最终决定接受微软的投资。但唯一可以值得宽慰的是,孙正义持有的ARM,在去年上市后股价持续上涨,目前市值已经达到了1600亿美元。软银集团目前为ARM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90%。

  这多少可以对冲他在英伟达消失的1500亿美元。

  孙正义说,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在ARM和英伟达之间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ARM,”孙正义说,ARM芯片在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其设计也正在进入AI时代。“我非常相信ARM的未来。”

  押注“超级人工智能”?

  过去两年,孙正义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全力押注人工智能。甚至在股东大会的前一天,他还表示,集团需要“寻找下一个重大赌注,不要害怕它是否会成功或失败”。

  而在股东大会上,孙正义再次强调,软银过去的投资只是他开创人工智能时代的宏伟抱负“热身”。

  他预计,不久的未来,他的使命是实现“超级人工智能”(ASI)——比人类智能聪明1万倍。超级人工智能将在大约10年内广泛使用,帮助人类应对疾病、车祸、战争甚至陨石撞击。

  “我坚信,超级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我人生使命的一部分。”孙正义表示。

  孙正义的底气,来源于软银集团强大的资产负债表和数十亿美元的“进攻”基金。软银的净资产价值在大约一年内增加了1260亿美元,截至周四6月20日达到2140亿美元。

  而在过去两年,经历了一系列痛苦的亏损后,愿景基金一度进入“防御模式”。软银集团不断出售优质资产,以维持健康的财务报表。

  但随着软银集团连续两年盈利,公司的策略开始转变。最新的年报显示,截至3月底,软银已积累了6.2万亿日元的现金储备。软银的贷款/价值比率已降至8.4%,接近纪录低点,远低于该公司25%的目标。这是孙正义最青睐的判断公司是否适当平衡风险和机遇的指标之一。

  用软银集团首席财务官后藤芳光的话来说,软银“太安全了”。后藤芳光表示,软银需要承担更多风险,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加速发展的情况下。软银可能有更多“弹药”推进攻势策略。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援引最新数据报道称,澳大利亚3月对华出口飙升至近两年来高位,达到约190亿澳元(约合人民币8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但低于2021年6月的217.6亿澳元历史峰值。其中,澳大利亚对中国的铁矿石块和铁矿粉出口量分别较前月增长24.3%和17.7%;对华动力煤出货量较2月激增125%。此外,就另一项大宗商品——大麦的对华恢复出口,双方也在积极协商中。中国商务部决定自今年4月15日起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所适用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进行复审。同样在4月,澳大利亚宣布暂停对中国向澳大麦征收“双反”关税一事向WTO提出的上诉。澳出口商对法瑞尔访华充满期待。南澳州龙虾捕捞协会负责人图马佐斯接受ABC采访时表示,2020年以前,南澳州每年出口到中国的龙虾有1800吨,中国市场占总出口量的90%,但澳中关系恶化后,销售额大幅下滑。图马佐斯坦言,即使协会努力开发新市场并扩大澳国内销售,但至今只恢复不到50%的销售量。他表示,澳龙虾捕捞业者和出口商密切关注阿尔巴尼斯政府的对华政策,尤其期待法瑞尔能够从中国带回好消息。《环球时报》记者5月初在西澳州首府珀斯访问期间在当地超市看到,龙虾每公斤售价跌至29澳元,与2020年前每公斤至少80澳元的价格相去甚远。与此同时,澳葡萄酒行业在过去3年受到的打击更大。不少出口商遗憾地表示,一度占据中国葡萄酒进口份额第一名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在2020年后对华出口几乎为零。

  从28岁到43岁,申军良最好的15年花在了寻子路上。他和妻子变卖了房子,花光了存款。如今,他们依然住在出租屋里,身后还欠着几十万的债。

  此前,深圳明确提出,将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今年产业增加值将突破650亿元。这也使得深圳今年有望在3万亿台阶上进一步突破。

  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报告认为,受服务需求释放和低基数效应影响,CPI整体处上行通道,消费品价格方面存在一定压力,服务价格方面则主要取决于需求恢复形势,2023年自然走势下的CPI同比增速中枢较2022年将会继续小幅上移,大概率呈现先高后低随后平稳的走势,预计2023年全年CPI同比增速约为2.0%。(中新经纬APP)

  江苏昆山依然位列第一。数据显示,昆山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0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

  在万亿城市“腰部”,宁波、青岛、无锡的“三国杀”向来精彩。但是近年来,宁波“单飞”势头越发明显,2022年宁波GDP独居1.5万亿元阶段。今年一季度,宁波GDP达到3801.8亿元,增速4.5%。这也使其历史性地超越天津,成为新晋GDP十强城市“守门员”。

刘佑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