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用大熊猫开展针对人类的基因研究没有任何意义

来源: 凤凰网
2024-06-20 22:34:22

  中新社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 陈溯)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定震20日在北京表示,用大熊猫开展针对人类的基因研究没有任何意义,属于伪科学命题。

  当天在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为参加过大熊猫 年度优化配对繁殖专家论证会的专家,刘定震介绍保证大熊猫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有关情况。

  他介绍,中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熊猫人工繁育,于21世纪初突破了大熊猫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和育幼存活难等三大难题,种群得以快速增长。

  刘定震解释道,在制定优化繁育配对方案时,通过计算亲缘系数,排除掉3代以内有直系或旁系血缘关系的个体配对。因此,目前包括所有旅外大熊猫在内的圈养种群,如果存在近亲关系,都不允许配对繁殖。经科学评估,在现有技术条件和管理措施下,大熊猫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可长期维持。

  刘定震说:“我也注意到,最近网上出现一种观点,认为大熊猫基因与人类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因此旅外大熊猫存在被利用开展同源基因实验、打‘基因战’或者被克隆的风险。”

  “中菲经贸合作纽带越系越牢,这是两国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中国首席东盟商务专家许宁宁说。

  刘参赞表示,中国政府十分关心海外侨胞,专门开展“温暖迎春”慰侨活动,希望把关心和爱护之情带给每一位侨胞。他介绍了祖(籍)国2022年发生的一系列大事、喜事,以及克服疫情等各种挑战,在政治、经济、科技、外交、体育等各方面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表示在新的一年,驻泰使馆将继续秉持“为侨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做好各项服务侨胞的工作。

  发言人表示,我注意到,上月28日至31日,韩国国会副议长郑宇泽及个别议员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会见蔡英文、游锡堃等人。这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和中韩建交公报精神,与中韩友好关系发展背道而驰。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

  回望2022年元首外交,既有沉着冷静的科学应变,也有波澜壮阔的开拓进取。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在百年变局视阈下,习近平主席一如既往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主张什么、反对什么,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在城市建设上,雄安新区广泛使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打造安全健康、自然趣味的儿童友好公共设施;依托此间郊野公园、社区公园、城市广场,打造儿童友好开敞空间;结合道路街区尺度,完善儿童活动场地、出行系统,打造儿童友好街区空间,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绿色、快乐的成长环境。

  对于自2020年3月13日第10-A/2020号法令生效之日起及此前15天内过期的葡萄牙居留证件和签证,其法律效力可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

蔡宜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