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经济频获国际“信任票”

来源: 新闻报刊
2024-06-05 09:12:09

  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 题:中国经济频获国际“信任票”

  中新社记者 刘亮

  中国经济再次获得国际机构投出的“信任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宣布,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较此前预测高出0.4个百分点。除了IMF,近期还有不少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IMF代表团于5月16日至28日来华访问,评估中国经济状况和政策对全球经济的潜在影响。访问结束后,IMF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透露,上调预期主要基于中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强劲增长态势以及政府近期推出的有力政策措施。

  她特别指出,中国已采取多项措施来引导房地产市场平稳转型,包括最近宣布的为保障性住房提供贷款支持的政策。她还称,中国政府推行的更全面的一揽子政策,不仅针对房地产行业,也覆盖了多个经济领域,这些政策将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陈凤英认为,尽管当前IMF尚未形成正式文字报告,但从初步公开的反馈看,IMF对当前中国经济印象不错,后续还可能会根据中国二季度经济表现调整增长预期。她认 为,中国需进一步采取措施,推动社会消费与投资信心恢复,为经济增长再续

  频获国际“信任票”

  除了IMF,不少国际机构亦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这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韧性进行了重估。

  近期,花旗银行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从4.6%上调至5%,高盛从4.8%上调至5%,星展银行从4.5%上调至5%。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欧盟委员会等近期对中国经济预期亦有不同程度上调。

  国际机构为何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增长态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认为,与美欧高利率抑制经济增长不同,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持续向好,货币和财政等政策有力有效,且宏观调控还有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空间,这为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提供了宽松的有利环境。同时,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提升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与韧性,为中国经济增添动力,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稳定支持。这些因素都支撑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

  经济增长动能持续积蓄

  需看到,国际机构的“信任票”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没有压力。正如吉塔·戈皮纳特指出,中国政府需要持续出台有效措施来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需谨慎关注地方政府债务和小型金融机构的脆弱性等。

  中国近期已开足马力,推出系列有力举措。温彬分析指出,从政策效果看,已出台政策有望缓解中国经济的潜在风险。尤其是5月以来,超长期特别国债如期发行,一系列稳地产措施陆续出台,包括需求端的降低首付比例、房贷利率下限以及公积金贷款降息等,经济增长动能进一步蓄积。他认为,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叠加外需韧性仍存,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预期增长目标。

  经济新动能也在加码发力。刘英指出,中国在推动新兴产业和新技术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大力支持新型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以及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这些新兴产业不仅提升了中国技术水平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也为经济增长注入更多动力。

  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23年春节档调查结果显示,春节档观众满意度得分87.1分,同比增长1.8分,为2015年开始调查以来春节档期最高分,同时居历史调查各档期满意度第三位。档期调查的6部影片均进入“满意”区间(≥80分),其中满意度超过85分的影片有《满江红》《流浪地球2》《深海》《熊出没·伴我“熊芯”》等4部,数量为历年春节档之最。

  预约诊疗服务时,预约人应提供以下信息,并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患者的姓名;患者的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护照或港澳通行证等有效身份证件的号码;患者的联系方式。非患者本人预约的,还应当提供预约人的姓名、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和联系方式。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30日电 财政部网站30日发布2022年1-12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1-12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称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保持增长,利润总额降幅较1-11月有所扩大。

  康希诺解释,报告期内,国内外新冠疫苗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新冠疫苗需求量较去年同期呈大幅下降趋势,全球新冠疫苗接种增速放缓,且部分地区呈现供大于求的情况,<strong>市场竞争不断加剧</strong>,公司新冠疫苗产品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同时因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使销售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加,<strong>以及对存在减值迹象的新冠疫苗相关存货计提减值,导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出现亏损。</strong>

  在这些“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崭新的“打开方式”:它们的主基调与主旋律不像是板着面孔的一堂思想品德课、一份政治考卷、一篇申论文章。相反,它是流动在每个人心中的涓涓细流:理想、正义、爱,这些具有感召力的价值共识。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30/2578080557.png" alt="" />

童家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