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如何填志愿选专业?专家建议不要盲目选“热门”

来源: 半月谈
2024-06-25 13:31:53

  这两年,不少高校加快传统学科专业的升级改造,华东师范大学自去年以来,新推出三个针对人工智能新发展的“优化专业”,分别是:教育信息技术(智能教育)专业、工商管理(智能商业)专业、工业设计(智能设计)专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将若干个传统专业进行了升级。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招生办公室副主任 李礼:比如我们对采矿工程升级改造为智能采矿工程,加入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一些技术,响应国家关于煤矿智能化建设的要求,包括土木工程升级为智能建造、机械工程升级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响应国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要求。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今年不少高校强化了理工科优势专业招生计划。

  北京化工大学今年增加了300个招生计划,主要投放在化工、材料、机械和生物工程等理工类国家急需专业以及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

  华东理工大学今年在智慧化工工科试验班、生物医药工科试验班、机械智能化实验班、数理化基础学科等招生计划中,增加了110个名额。

  华东理工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 孙玉柱:增加招生计划的专业主要集中在理工类专业,主要是我校优势专业和热门专业。这也恰恰是国家对攻克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技术需求和对高端人才需求比较迫切的学科和领域,而且今后几年,我校还将持续增加理工类招生专业的规模和比例。

  截至6月20日 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117所

  教育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117所,其中:

  -普通高等学校2868所

  -含本科学校1308所、高职(专科)学校1560所

  -成人高等学校249所

  目前,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共设12个学科门类、93个专业类、816种专业;全国高职学校共设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032个专业,其中,高职专科专业751种、高职本科专业281种。

  高考志愿填报

  可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查询相关信息

  日前,教育部首次上线了“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集合了权威、详尽的专业库、院校库,助力考生“选大学、选专业”,考生可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进行相关信息查询。

  院校专业选择 热爱与潜能是关键

  填报志愿,要了解高考招生政策、高校专业信息的最新变化。面对新设专业、最新趋势,要不要“赶时髦”?专家提醒,考生更要注重自我分析,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

  专家提醒,考生们在选择大学专业时,首先要审视自己是否真正喜爱这个专业,并思考自身优势、潜力是否与该专业发展方向相契合。不要把专业的“新与旧”“热与冷”作为选专业的首要判别标准。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陈志文:根据自己的发展定位选择。举个例子,当下特别需要人工智能,就业情况也比较好,但是如果数学、物理很差,去学芯片、学人工智能不是为难自己吗。大量的行业都有个周期效应,短则可能三五年,长则十年,必然有冷热的转换。所以对所谓的热门专业,希望大家警惕,更重要的是热门是不是适合你。

  同时,专家认为,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还应深入对比和分析不同专业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 模式。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 储朝晖:在选学校的时候,尽可能获得学校的真实信息、完整信息,不要因为学校的一条信息、一个方面的信息,就对它有一种不真实的印象。所以要多个渠道去获得完整、真实的信息。第一个学校的官网,第二个曾经在学校上过学的亲历者,如果有可能,你可以到校园里亲自去看一看。

  “如果两颗卫星发生撞击,造成卫星解体,会产生多个碎片,碎片又将进一步增加碰撞风险。最终,近地轨道会被碎片充满,所有低轨系统不再有安全运行的空间。”袁洪表示。

  作为九省通衢的武汉,则在“米”字形高铁网基础上提出了超“米”字形高铁网建设目标。今年3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高铁项目建设的意见》提出,谋划和完善12个方向高铁路网布局,打造以武汉为中心的超“米”字形高铁网。

  10年过去了,老孙的彩票站简陋得像是一个快递驿站,店铺内除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投注机,几乎没有任何陈设,在老孙看来,没有人会在彩票站喝咖啡。

  她是北京当天新增1648例感染者中的一个,前一天感染者还未破千,24小时内数字几乎翻了一倍。“那一轮疫情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朗悦花园方舱总指挥李瑞杰回忆,为应对快速传播的疫情,11月15日,他接到通知,前往朝阳区黑庄户乡朗悦花园组建临时方舱,接收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

  医护的工作重点也随之倾斜,不再是接听电话,安抚情绪,而是协助患者办理解离手续。当时,南区一天里有100多人办解离手续,“平时我们会派一组人去值班,特殊解离时期,会增派到三四组人。”吴春芳说。

  蒙特利尔峰会被认为是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后机会”,国际社会对此已有深刻认识和强烈紧迫感。而COP15开得是否成功,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能不能达成“框架”。该“框架”提出了“30×30”目标,即在2030年之前保护地球30%的土地和水域,这也是人类基本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最低自然地的面积占比。迄今为止,全球得到保护的土地和水域面积分别为17%和8%。有分析认为,这一目标的设定体现了各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上的雄心,又具有务实性与可操作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则称,协议表明“我们终于开始与自然达成和平协定”。

张婉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