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爷爷”越多,年轻人扬帆求知的助推力越大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5-31 14:51:45

  83岁的“火山爷爷”刘嘉麒院士近日火了。他在网上开课讲地质学和火山知识,受到众多年轻网友欢迎。“跟着刘嘉麒院士讲地质学习”“在院士评论区看到一堆葫芦娃”等话题冲上了热榜。此外,刘嘉麒院士在抖音做科普的故事也被网友关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在评论区留言,说自己听过刘院士的线下讲座。数据显示,其抖音短视频账号一周内账号粉丝增长超100万,目前已经达到138万。

  刘嘉琪院士从事地质科考60余年。身为我国火山学研究领域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院士,其学术地位和科研成绩,早已被科学界熟知认可。跨过80岁高龄,刘嘉琪院士尝试在互联网短视频平台科普知识、分享心得,不断探索科学的辽阔边界,也为年轻人走近科学推门引路。这种新探索,获得了正反馈。短短一周,“火山爷爷”的抖音账号涨粉超百万,收获网上网下“葫芦娃”的喜爱追捧,说明通俗生动、有价值的科普知识,有旺盛受众需求和强大生命活力。八旬院士和年轻人之间的“双向奔赴”,更是短视频助力知识普惠的有力例证。

  这种“双向奔赴”来之不易。众所周知,科学事业本身具有一定门槛,科学知识也不是零碎的“快餐式 ”知识。正因为如此,过去的科普,某种程度上面临科学家和受众“两难”的尴尬——科学家有心却难以“发力”,受众有需求却难觅资源条件。而互联网短视频的发展,日益发挥出了在科普领域“拆墙推门”的效用。

  就“拆墙”来说,短视频的出现,打破了科普学习的时间、空间、场地等物理因素限制。天南海北的网友,只要有网络、有空闲,随时随地观看直播、检索学习知识已成为现实。在“推门”层面,诸如“火山爷爷”一样,用丰富内容、有趣形式、准确而形象的表达,解锁“冷门”知识的本质,助力科学知识的有效触达。借助短视频平台及其推荐技术,“冷门小众”的科学知识不再“孤芳自赏”,而是精确找到了受众群体,让类似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等有了被更多人了解、接近学习的机会。从这个角度观察,“火山爷爷”就如一位勤勤恳恳的“掘金人”,用自己的专业本领,为万千网友挖掘出黄金般的科学知识。

  庆幸的是,“火山爷爷”并不孤单。越来越多的顶尖科学家,正通过短视频等新的传播方式科普知识、分享智慧。《2024抖音自然科学数据报告》显示,目前已有8位两院院士在抖音开设账号,分享科学知识,抖音已成为全网“两院”院士认证账号最多的内容平台。一位位顶尖科学家加入“银发知播”队伍,提升了知识普惠的质量成色、流动速率,也大大扩展了科普的广度和深度。与此同时,有超过40位诺贝尔奖得主、400位认证教授在抖音分享知识。抖音上的一个个短视频,拉近了顶尖科学家和大众的距离,在不经意间点燃年轻人学习知识的兴趣,也成为线上大学和线下万千“学生”的连接器、助推器。

  科普是一项极具价值意义,关乎全民科学素养和社会未来的事业。在学习知识和不断推进科普的道路上,“掘金人”十分重要。“火山爷爷”越多,知识普惠的助推力越大,科学火苗在每个人心中落地生根的可能就越大。我们乐见更多顶尖科学家、教授的加入发光,也乐见短视频平台的连接助推,共同为年轻人扬帆起锚,探索更辽阔的科学世界。(文/宋凛)

  成为湖人战绩不好甩锅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朝阳区国际美食基本涵盖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的菜品,菜系丰富,其中,西餐710家,日餐686家、韩餐108家、东南亚菜102家。无论是西餐、日料和泰餐,还是非洲菜与中东菜,消费者在朝阳区都可品尝到。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影像过度堆积的时代,太多影像正涂改着我们对真实的认知,使我们戴上无形的有色眼镜,只能看到“脑补出来的真实”。于是,沉浸在剧情中,往往意识不到,究竟是什么在打动心灵,究竟是什么让我们觉得“真实”——《狂飙》的擅场,恰恰就在于拿捏了这层“真实背后的真实”。

  随着去年年底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作为“乙类乙管”之后的首个开学季,今年的这个新学期,注定会跟往年有很大不同。那么,不同之处在哪里?防控措施又有哪些新的要求?开学还要核酸吗?还没“阳过”的孩子怎么办?点击视频,了解更多信息↑

  不说之前的三个俱乐部,就说在湖人的生涯,威斯布鲁克并不成功,也并不开心。在湖人效力两个赛季,他共出战了130场比赛,其中首发出战81场,替补出战49场,其间湖人56胜74负,胜率为43.1%。湖人生涯,威少场均可以得到17.7分6.9篮板7.2助攻。威少被送走并不让人意外,因为这是詹姆斯的球队,在所谓的“三巨头”之中,威少勉强是继詹姆斯和戴维斯之后的第三号人物。他在队中没有绝对的话语权,场上特点也是强弱分明,软肋也不少。湖人一旦战绩不好,威斯布鲁克通常会成为球队甩锅的对象。实际上湖人从去年休赛期就一直在兜售他,而在詹姆斯破纪录之夜,矛盾彻底公开化,威少跟主帅哈姆爆发了激烈争吵,这看起来是被交易的前兆。

  “要说生活,肯定是比以前好过,过去我在广东福建修隧道,一年下来真是苦。”牛棚镇水源村51岁村民白华说。从2018年开始,他就在当地一家苹果合作社当长期工人,一年大约10个月在合作社上班,纯收入3万元工资。

林旭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