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票价市场化促合理定价

来源: 房天下
2024-06-04 09:22:26

  来源:经济日报

  对4条高铁票价进行优化调整,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完善铁路客运产品价格体系,提升铁路运输企业市场化经营水平、改善经营效益,增强高铁客运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高速铁路,推动高铁可持续发展。

  6月15日,京广高铁武广段等4条高铁运行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将实行灵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场化票价机制,相关列车车票于6月1日开始发售。暑期临近,该消息引发多方关注。

  实行灵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定价机制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我国交通运输市场竞争较为充分,高铁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一部分,是旅客出行选择之一。比如,在500公里内的中短途距离上,高铁与公路形成了竞争替代关系;在500公里至1500公里的中长途距离上,高铁与民航形成了竞争替代关系;在铁路内部,与高铁平行线路上还安排开行了普速旅客列车,也形成了竞争替代关系。高铁实行市场化定价,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各类运输企业合理定价,更好更公平惠及旅客群众。

  从实际情况看,此次实施市场化票价的4条高铁分别于2009年至2014年间开通,运营10余年来一直实行固定、单一票价机制,而期间的高铁运营维护成本发生了较大变化,现行票价机制已明显不适应市场化经营形势,与周边其他高铁线路上运行的同类动车组列车票价水平也明显不平衡。对4条高铁的票价进行优化调整,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完善铁路客运产品价格体系,有助于提升铁路运输企业市场化经营水平、改善经营效益,增强高铁客运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高速铁路,推动高铁可持续发展。

  此外,市场化票价能够调节市场供需关系,提高运力资源利用效率。目前高铁普遍存在不同季节、日期、时段客流不均衡的情况,客流高峰期即使加开列车,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实行市场化票价机制,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合理匹配运能与需求的关系,引导旅客错峰出行,促进客流均衡化,使有限的运力资源服务更多旅客,改善旅客乘车环境,提升出行体验。以武广高铁为例,这次执行不打折票价的均为上座率较高的列车,而执行打折票价的均为上座率较低的列车,充分体现优质优价、公平合理的原则,有助于削峰填谷,提高铁路运行效率。

  从旅客角度讲,市场化票价也有助于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出行方式。在此次高铁票价优化调整中,铁路部门对于旅时较短、开行时刻较好、长期供不应求的高铁列车,执行不打折票价;对于其他非高峰时段开行旅时稍长的高铁列车,加大票价折扣力度,充分体现了优质优价的市场原则。

  铁路部门在此基础上持续提升高铁运营品质和服务水平,先后增配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开行高品质标杆列车,在铁路12306系统推出候补购票、在线选铺、购票信息预填等新功能,积极推广计次票、 定期票、旅游套票等新型票制服务,设置“静音车厢”,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和脱网人群提供贴心服务……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的提升,为广大旅客提供了更好的出行体验。

  当然,铁路运输服务也具有普惠性、均衡性、可及性特征。对此,铁路部门表示,将综合考量人民群众需求感受等多方因素,审慎优化调整高铁票价。同时,普速旅客列车仍将保持开行规模,此次对票价优化调整的4条高铁平行线路上的普速列车开行数量没有调整计划。

责任编辑:王若云

  除了“‘泉’是温暖”踩线活动,“‘泉’是惊喜”带货直播、“‘泉’是美味”美食狂欢节、“‘泉’是精彩”闭幕盛典等一系列精彩主题活动,共同串联起本次同安温泉养生季,让民众热热闹闹开启新年。(完)

  加强物流末端服务,构建以街道为块、以社区为支点的投放网络;建立农资“点对点”保供运输绿色通道,确保农资进村入户,不误农时;开启“夜派”模式,跨地区调派快递员支援……我国持续打通物流堵点、畅通循环,确保物资第一时间送达。

  1月17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家印度主题餐厅里,厨师缔利诗(右)正与同事交流学习中文。春节临近,年味渐浓,来自印度瑞诗凯诗的缔利诗在朋友陪同下,逛年货市场、包饺子,感受中国新年的氛围。

  张国梁表示,面兔作为山西人过年必备的瑞兔生肖年馍,是新春佳节的祈福、馈赠佳品。兔年在即,创作灵动有趣的面塑“兔”,让传统面塑文化“潮”起来,祈福兔年大展宏“兔”,国泰民安,寓意新春兔年繁花似锦、顺风顺水。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重庆1月17日电 (向存丹 黄柏成 梁钦卿)记者17日从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获悉,该法院近日审结一起破坏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系渝东北首份“碳汇”修复性司法判决。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17日电 据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官方微信消息,2022年12月,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指导全国各级网信举报工作部门、主要网站平台受理举报1462.8万件,环比增长23.1%、同比增长16.1%。其中,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受理举报67.1万件,环比增长35.6%、同比增长111.5%;各地网信举报工作部门受理举报77.3万件,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29.0%;全国主要网站平台受理举报1318.4万件,环比增长24.2%、同比增长17.7%。

陈光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