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李玉民翻译艺术研讨会”

来源: 股城网
2024-06-02 19:56:21

  中新网北京5月31日电(记者 贾天勇) 由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李玉民翻译艺术研讨会”30日在校内实验楼报告厅隆重举行。

  李玉民是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当代著名文学翻译家。他在中法建交的元年便到法国留学,是中法甲子情谊的见证者和中法文化交流的摆渡人。李玉民译著等身,迄今为止,译文字数已逾3000万字,其中半数为国内首译,曾获傅雷翻译出版奖、国家图书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宗琥主持开幕式。他表示,今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甲子情深,60年光阴不仅见证了中法友谊的源远流长,也预示着中法关系将开启新征程、更上新台阶。在两国文化交往史中,翻译作为沟通文化、传递思想的桥梁,承载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

  研讨会上,李玉民风趣幽默地谈论了自己对翻译的感受和自己独特的翻译方法。他表示自己现在翻译作品的时候不再以那些大的文学流派为纲了,而是主要关注细节的、微妙的东西、找准每个作家文笔中独特的风格。他还表示支持重译,希望不断的有后人去超越原有的译文。

  谈到对翻译的执着,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杨国政认为李玉民有着一生专注一件事的工匠精神,以及将生活的艺术和翻译的艺术相互融通、享受其中的人生态度。

  法兰西共和国学术棕榈勋章获得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车琳教授以“一个生动的翻译家”、“一个站着的翻译家”、“一个蹦蹦跳跳的老师”来形容李玉民老师,并在发言中谈到译者的隐形和译者的主体性,提到李老师每本译作的译后记和序言正是对该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

  最后,法语系两位学生黄吴蔚、王凌森为与会者带来了诗朗诵——缪塞的Pâleétoile du soir,李老师将之译为《淡淡的晚星》。

  当天,来自法国驻华大使馆,中国社会科 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有关专家,以及媒体记者参加了研讨会。(

  即将23岁的封青海13岁就开始跟着父辈去“说春”,在校读书期间他也常把“说春”二字挂在嘴边,不仅给身边同学唱春词还给他们讲述封氏说春的历史,即使现在毕业工作了,他也会特意请假回来“说春”。

  这是《狂飙》的深刻之处:以“好人”的堕落,揭示黑恶势力的崛起,直击制度之弊;以好人处境之难,进一步反思制度缺陷,讴歌像安欣这样的好人的坚守,亦揭示扫黑除恶这项工作的不易与伟大。

  他认为,从总体趋势上看,犀牛的演化受到开阔环境逐渐扩展的驱动,尤其反映在它们的取食器官,如牙齿和吻部的特化上。临夏盆地是揭示犀牛演化及其与晚新生代气候环境变迁关系的有利地区,并证明犀牛化石在生物地层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活力回暖的同时,近期中国各地方两会均对改善营商环境给予关注。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同一场采访中表示,改善营商环境和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二者是因果关系。此处的“信心”主要是民营企业信心。要让经济有活力,就得让民营企业有活力;要让民企有活力,就要提供良好营商环境,保证其知识产权、一般财产权利等。

  杨道玲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通过梳理地方两会报告可以看出,各地坚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稳经济、聚焦促发展,结合自身特点在扩大投资、提振消费、稳定外贸、帮扶企业、促进创新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举措,极大稳定了市场预期,提振了发展信心。

  光明日报记者 陈之殷

夏淑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