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李云飞疑似隔空驳吉利价格战观点,双方近期口水战不断

来源: 一点资讯
2024-06-09 21:39:05

  近日,汽车行业“内卷”的话题成为社会热点,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CACS2024)”上,多位参会车企负责人都发表了观点。

  6月7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通过视频发表讲话,他表示,健康的竞争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汽车工业的内卷程度全球第一,价格战一浪高于一浪,举世无双。在其看来,任何产业的健康发展都必须表现在投入产出比方面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无穷无尽的内卷,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其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不合规的无序竞争。

  不过,上述观点引发巨大争议,有网友直言,“打不过了就说别人偷工减料,多做好自己吧”。

  还有网友建议李书福买下那些“问题”车,然后直播拆卸,帮网友认识一下哪些是偷工减料,那些是造假售假。

  当然也有网友对其观点表示认同,“不断堆料成本就会一直增加,价格还不动,那么动的只能是质量”。

  资料显示,电池级碳酸锂近两年从历史最高的60万元/吨,大幅下降至10万元/吨左右,降幅超过80%,让动力电池成本也实现大幅下降,推动新能源汽车原材料成本大幅下降。

  李云飞坦言:“大家不要愚弄消费者,要对消费者好一点。大家之前都涨过价,所以接下来在一些车型年度大改款的时候和新产品推出来的时候,要把价格的下调考虑进去。”

  他还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关于价格战,需要量力而行。比方说大家在一块打牌,量力而为,有人把牌打出来了,你觉得能跟就跟,跟不了就过,不要置气,也不要翻桌子,因为还有下一局。我们需要良性健康的竞争。

  近期,比亚迪与吉利“口水战”不断。

  就在5月末,比亚迪发布第五代DM技术,宣布其量产发动机实现全球最高热效率46.06%。仅仅一天之后,吉利高管在朋友圈晒出了吉利一款热效率达46.1%的发动机,并已通过验证,“打脸”比亚迪的意图明显,不过该发动机被证实尚未量产。

  有意思的是,当天晚上比亚迪晒出了一款最高热效率达46.5%的发动机,同样通过验证。“像这种没量产的,更高热效率的,我们还有大把,只是不想说而已”,李云飞表示。

  在本次论坛上,李云飞透露,今年三季度及今年底,比亚迪还将推出重磅技术。“抽屉里方案太多了,技术鱼池里的‘鱼’也很多,要结合市场、产品的情况随时捞出来。技术是根本,好的技术,通过好的产品和好的价格,最终才能赢得市场。”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 55

<strong>  该片是其第二部普通话原声作品</strong>

  对于业绩超预期增长,比亚迪在公告中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爆发式增长,公司克服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及诸多超预期因素冲击,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实现强劲增长,推动盈利大幅改善,并有效缓解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strong>等一场复苏</strong>

  春节档服务消费呈现出可喜的反弹态势。总的来看,2023年春节探亲、聚会、旅游、电影、线下零售等消费场景明显修复。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聚集性消费、接触式消费正在逐步复苏,为全年经济增长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项制度改革最难的是干部的“能下”问题。中国海油在本轮三项制度改革中,二级单位的中层干部退出占比12%,全系统管理干部的岗位调整占比16%;技术类人才的比例从30%提高到50%,技能类人才比例降低到30%。“通过三项制度改革,三年来我们工作量翻了一番,员工总量减了百分之十几。”汪东进说。

  以上海谊众为例,2021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99.7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亏损达到1773.27万元,预计2022年实现盈利1.5亿元至1.6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1亿元至1.2亿元。对此公司表示,一方面是公司核心产品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于2021年年末获批上市后已正式开展商业化生产及销售工作;另一方面公司努力克服了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稳步实施各项经营工作。此外,购买银行结构性存款及通知存款和政府补助收益也导致利润增加。

蔡志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