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追求社交“轻量化” 63.5%受访青年担心缺少知心人

来源: 证券时报
2024-06-14 17:03:32

  77.4%受访青年觉得“轻量化”社交越来越普遍

  过度追求社交“轻量化”,63.5%受访青年担心缺少知心人

  从朋友圈中的“点赞”之交,到生活中的“搭子”交友,从无话不谈、亲密无间到保持距离、注重边界,当前,年轻人的社交方式和社交需求呈现出许多新变化。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3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4%受访青年觉得“轻量化”社交越来越普遍。不用投入大量精力时间维系情感,重视边界感和私人空间是年轻人选择“轻量化”社交的主要原因。

  在杭州工作的90后王浩森平时喜欢打乒乓球,但周围的朋友中很难找到兴趣相投的。后来,他通过附近球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找到了几名球友,大家建立了联系,想打球的时候在群里招呼一声,很快就能组局成功。王浩森觉得,与需要长期维持的朋友相比,这类“球搭子”交往起来更加简单,甚至不用知道对方的名字、职业,只需要看水平是否匹配,脾气是否相投。“现在‘搭子’交友越来越普遍了,‘学习搭子’‘运动搭子’等都很常见,这种交友方式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比较合适的对象,更省时省力了。”

  “我是个比较容易‘内耗’的人,时常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怀疑自己。”在北京工作的95后李思琪说,自己在社交中比较被动,基本上不会主动组局,大多数时候都是参与者和倾听者,而且容易被他人的言论所影响。“我比较希望社交关系能够简单一些,能从中收获快乐,而不是负担。”

  “搭子”社交、游戏社交……如今,年轻人的交友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简单轻松无压力的“轻量化”社交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调查显示,77.4%的受访青年觉得“轻量化”社交越来越普遍。进一步分析发现,00后受访者认为越来越普遍的比例更高,为81.9%。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晓芳对年轻人的“轻社交”现象进行了研究,她认为,相较于传统社交,“轻社交”具有几个特点:一是“快餐化”,这种社交是低成本的、快捷的、临时的,像吃快餐一样,而且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较小;二是轻量化,与传统的社会交往相比,它的交往形式更加碎片化,比如通过表情包、语音,就可以完成一次交流,不需要很规范的社交礼仪和严谨的社交语言,不用投入大量的时间、情感;三是隐私性,双方交往不用再交换自己的隐私信息,比如姓名、职业、家庭、地域等,即使不了解对方的各种信息,也可以完成交往互动;四是精准性,比如“搭子”社交,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的目标,通过兴趣爱好的匹配,精准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对象,结成伙伴关系;还有一个特点是消费性,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并不需要和对方深入交往,取而代之的是点赞、评论,形式上是主体之间的交流,实质却与游戏中的人机模式和网络购物等形式无异,属于消费式的社交满足。“从现实来看,追求简单、纯粹的交往关系,是不少年轻人自然的情感需求。”

  如何看待一些年轻人选择“轻量化”社交?调查显示,54.4%的受访青年认为不用投入大量精力时间维系情感,50.4%的受访青年认为是重视边界感和私人空间的体现,46.9%的受访青年觉得能够缓解精神紧张,愉悦身心,40.0%的受访青年认为这种社交方式临时性强,效率高成本低。其他还有:能拓宽交友圈,认识不同的人(35.9%),是一种浅薄的、“快餐化”的交往方式(30.4%),是对深度关系的逃避和抗拒(12.8%)。

  “在交往中需要有一定的边界感。”从这个角度来说,李思琪很认同“轻量化”社交,她表示,这种边界感不仅指的是物理距离,更重要的是心理距离,比如不强行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不对别人品头论足等,“有边界感是对一段关系的尊重,也是对交往对象的尊重”。

  深度社交不能完全为“轻量化”社交所替代

  “有几个固定的、长期联系的好友非常重要。”王浩森觉得,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只追求社交的简单化、轻量化,不利于个人建立深度交往的社会关系。“想要保持友谊,即使不常见面,时常联系问候还是很必要的,关系是‘处’出来的,有时候需要主动一点。”

  李思琪说,自己虽然不太喜欢缺少边界感的交友模式,但还是认为维持深度的交往关系很有必要。“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或者困难时,找朋友吐槽,从他们那里获得理解和安慰,心情会好很多,这是‘点头’之交难以实现的。”

  过度追求社交“轻量化”会带来哪些问题?调查显示,63.5%的受访青年认为会导致个人缺少知心人,社会网络支持力度减弱,57.9%的受访青年表示会使交友“圈层化”,容易陷入“信息茧房”,48.0%的受访青年认为会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减弱,关系淡漠,47.0%的受访青年担心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18.2%的受访青年表示可能会增强个人的孤独感。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师胡鹏辉认为,适度范围内的“轻量化”社交是年轻人正常的社交需要,无须过度担忧。但过度追求所谓纯粹的、简单的、高效的社会交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人有效沟通都是项重要的能力,过度追求社交‘轻量化’会不断弱化个人深度社交的交往意识,对个人社交能力产生消极影响。”

  “社会交往是人的天然需要,深度社交并不能完全为‘轻量化’社交所替代。”张晓芳认为,大家选择“轻社交”,是为了找到志趣相投的人,经过互联网筛选,已经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亲属、朋友、同事划定在不同的范围内了。过度重视社交“轻量化”,时间长了,与熟人、亲人之间的交往会被排斥到个人交际圈的外围,不利于个人强关系的建立和维系。“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交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正视社交中的各种不顺、冲突,把自我探索、自我表达融入现实的社交生活中,避免陷入虚拟的或完全‘轻量化’的社交关系之中。”

  接受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占45.2%,女性占54.8%;00后占16.6%,95后占29.9%,90后占34.8%,85后占18.7%;未婚未恋的占1 4.7%,未婚但在恋爱中的占19.4%,已婚的占64.4%,离异的占1.5%

  (应受访者要求,李思琪为化名)

  据报道,从3月底开始,杨飞虎所带的导游团队,就不断接到外地散客咨询,“外地来武汉旅游的家庭非常多,几个家庭一起自驾或者坐高铁而来。”杨飞虎介绍,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东湖风景区仍旧是打卡之地。“湖北省博物馆现在是一票难求,目前五一期间的名额已经全部预约完毕。”

  基金委改革明确了四类研究的资助导向:鼓励探索,突出原创(Ⅰ);聚焦前沿,独辟蹊径(Ⅱ);需求牵引,突破瓶颈(Ⅲ);共性导向,交叉融通(Ⅳ)。社论对这一分类有着精准的概括:好奇心驱动的研究、科学前沿问题研究、经济社会所需的研究、应对重大挑战的跨学科研究。

  伯恩斯在对华政策上的解读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美国仍在寻求一种选择性的脱钩,这与伯恩斯所表达出的“善意”也不是矛盾的。美国某种意义上仍愿意与中国做朋友,但前提是中国不能超越美国,而中国则认为两国之间是平等的,各自凭本事安身立命。

  特约评论员 管姚:我注意到,对这次会见,国际媒体相当关注,英国路透社、美国彭博社都在第一时间发布了电稿。按说一国外长会见驻在国大使属常态行为,但鉴于中美关系作为全世界最重要双边关系的份量,加上当前两国关系全面紧崩的真实现状,用秦刚今天见伯恩斯的表态,那就是“再遇寒冰”,所以在此背景下,这场会面吸引了全球媒体的目光。今天彭博社的报道标题特别强调,China’s New Foreign Minister Meets US Envoy for First Time,这是“中国新外长首次会见美国驻华大使”,当然我对出现在标题的“新”字,有保留意见,以今时今日全方位大国外交的强度与密度,强调这个“新”字,不合时宜,也不着调。你看,今天秦刚又飞欧洲连访三国了,大国外长着实够拼。同样可作对照的一个背景是,秦刚是在出使美国期间,获拔擢大国外长。在他离美返国履新之际,美国“Politico”新闻网站曾刊出长篇文章,指秦刚就任驻美大使期间,国务卿布林肯并未与其会面,美媒认定,这构成白宫外交团队的重大误判。

  2018年11月,在美旅居了15年的“高高”回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青城山基地(下称“都江堰青城山基地”)“养老”,都江堰青城山基地也被称作全球最大的“大熊猫养老院”,基本职责是做好大熊猫的养老科研服务工作。

  他一遍一遍和需要帮助的人分享着经验。“第一面怎么和孩子对话,怎么保护好孩子,孩子能不能回到原家庭,很多家长没有经验。我就想着怎么帮这件事办好,人家的孩子也一样。”申军良说。

林映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