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峡论坛)台湾教师的闽南文化情结:不管什么腔调,都是同一种母语

来源: 猫眼电影
2024-06-16 03:20:00

  中新社厦门6月15日电 题:台湾教师的闽南文化情结:不管什么腔调,都是同一种母语

  作者 叶秋云

  出生于台湾高雄,祖籍地在闽南地区,李姿莹从小浸润在闽南文化里,对闽南文化十分热爱。

  李姿莹与漳州结缘,也与闽南文化有关。2013年,还是研究生的李姿莹参加了闽南师范大学主办的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这是我研究闽南文化以来,第一次踏上闽南这块土地。”

  短短几天,李姿莹欣喜发现,漳州与台湾有非常相似的风土人情,给她一种回家的感觉,非常的亲切。“那一周的活动,除了让我对闽南从一种模糊的概念开始有了真切的新感受外,我还结识了很多好朋友。”

  李姿莹提及的“好朋友”,其中一位便是她的丈夫徐雁飞。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期间,漳州诏安小伙徐雁飞担任研习营活动的导游,与李姿莹就此相识,之后相知、相爱。

  2018年9月,从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后,李姿莹追随着爱情的脚步,入职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间文学、闽南民俗等课程。次年,她与徐雁飞组建了两岸婚姻家庭。

  在闽南师范大学,李姿 莹还给学生上戏曲研习课。此次论坛大会上,她在发言中表达了对歌仔戏的热爱。她说,歌仔戏根在大陆,起于台湾,流传于两岸。

  “我虽然不是歌仔戏出身,但我很爱看戏。”出于这份热爱,李姿莹开始剧本创作、研究和学习演出,并把这份热爱带给学生,“希望把这么有趣和美好的文化传承下去”。

  2021年,李姿莹创作的歌仔戏《开漳圣王传奇》在漳州市漳浦县上演。由闽南师范大学戏曲协会学生出演的这出闽南语歌仔戏,为两岸共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了不少青春与传承气息。

  “我的学生们很有趣,因为他们来自天南地北,很多根本不会讲闽南语,所以他们的闽南语会有泉州腔、厦门腔、漳州腔等。”李姿莹说,不管是什么腔,都是同一种母语、同一种文化。“作为一名教师,看到学生们充满成就感的眼神,我觉得这就是闽南文化新的传承。”李姿莹说。

  来漳州近六年,李姿莹已视这里为第二故乡。“漳州的古城老街、闽南美食,熟悉的乡音,亲切的街坊邻居,还有我最爱的家人,这一切都让我深深爱上这个第二故乡。”

  在李姿莹看来,闽南文化在两岸共生共荣,承载着两岸民间艺术文化的精华,见证着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结。

  据郝俪雯妈妈说,尽管老师们都很关心跨境学生,也会通过微信和电子邮件保持联络,但是难免在发放学习资料和课本、递交作业和批改等方面存在延迟,“有时候明天要上课,但是课本还没拿到;或者孩子写完作业交给老师,但是老师忙得忘记批改。”这些都难免导致学习进度的滞后,于是学习成绩曾经优异的郝俪雯便掉了队。

  “围绕游客的新需求,我们着力开发冰雪旅游产品,倾力打造滑雪场和冰雪王国项目,为游客打造一场滑雪体验的文化旅游盛宴。”泰安方特营销中心部长吴兵介绍说,项目总投资500万元人民币,占地4万平方米,由戏雪区和滑雪区两部分组成。戏雪区设置亲子冰雪嬉戏互动区,滑雪区打造200米初级滑雪赛道,配备专业滑雪教练,让游客体验更加专业的冬季滑雪。

  报告显示,从申请了贷款的样本小型市场主体中,超过92%成功获得了贷款,“贷到”相对容易。其中,63.1%的样本小微企业成功核出全部额度,31.7%核出部分额度;样本个体工商户比例分别为58.3%和28.9%。

<a><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09/1962416140.jpg" alt="" /></a>

  今届香港玩具展为期4天,同场举行的还有第14届香港婴儿用品展、第21届香港国际文具及学习用品展,也是香港与内地“通关”后首项实体展览,3个展览汇聚超过1000家展商,来自17个国家及地区。

  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方面,做好重点人群健康调查,配足呼吸道疾病治疗药物、指尖血氧仪和制氧机等辅助治疗设备。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保障能力,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村—乡—县重症患者就医转介便捷渠道,城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按照分区包片原则对口帮扶县级医院。畅通市县两级转诊机制,提升农村地区重症转诊和救治能力,为农村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提供就医保障。根据区域疫情形势和居民意愿,适当控制农村聚集性活动规模和频次。

林淑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