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船疯子”指尖上的乡愁与新生

来源: 美食天下
2024-06-10 17:13:09

  中新网湖北秭归6月9日电 题:“龙船疯子”指尖上的乡愁与新生

  记者 郭晓莹

  “龙船疯子”郑祥龙的“梦工场”,位于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刚刚做好的8条微型龙舟在工作台上一字摆开,未着色,只涂了一层清漆,木质纹理清晰可辨。

  “秭归龙船有讲究,马脸、鹿角、蛇身,船身要流畅,底板要顺水势。‘打龙船’最难的是雕龙头……”一说起龙舟,郑祥龙便滔滔不绝。他习惯把龙舟称作龙船,把制作龙舟称为“打龙船”。

  出生在长江边的郑祥龙从小跟着掌舵的父亲在船上长大。他当过木匠,开过货车和货船,但最喜欢的还是划龙船,“打龙船”,被邻里街坊称为“龙船疯子”。

  在龙船上,郑祥龙是厉害的划手、鼓手和教练,下了龙船,他是技艺高超的“打龙船”师傅。他训练的龙舟队,划着他制作的龙船多次夺魁。

  “在我们这里,谁在端午龙船比赛上得了第一名,走路都横着摆,好像整条街都是你的。输了比赛的,一年都抬不起头。”郑祥龙眉飞色舞地说。

  如今,为配合国际体育赛事,由玻璃钢制作的标准龙舟取代了传统手工制作的木质龙舟。为了安抚心中的龙舟情结,郑祥龙开始痴迷于制作木 质龙舟模型。他打造的纯手工木制龙舟模型精致小巧、形象逼真,曾在中国龙舟模型展览赛上获得一等奖;他的微型木质龙舟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后来这条龙舟模型被亚洲龙舟总部龙舟博物馆永久收藏。

  做一条微型木质龙舟,需要经过选料、分割、打磨、油漆、绘画等十几道工序,非常繁琐。如今,郑祥龙和儿子仍然坚持用最传统的做法,传承秭归木质龙舟制作技艺。他们还在社交媒体开了账号,越来越多的小龙舟载着乡愁“划”向远方。

  “我们秭归人过端午、划龙船是为了纪念屈原大夫。我们会一直‘打龙船’,把龙船卖到全世界,让大家都知道,屈原大夫的家在我们中国,在我们秭归。”郑祥龙说。(完)

  当然,仅靠人防是远远不够的。扩建工程将现场安全、质量、进度、环境等数据全部接入全景全数据智慧建管中心,通过升级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自动识别未佩戴安全帽、着装不规范、火灾等现场安全风险,实现多个作业现场同步监控、识别、抓拍,协助管理人员进一步提升安全管控效率。

  往年新春,为与双方家人团聚,两岸夫妇们常在短暂的假期中跨海奔波。亲友们期盼团圆的心情与热情难却,林宇阳和王曼的行程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两人都觉得“虽然累点,但还是很快乐”。

  罗戈津指出,2月将向顿巴斯运送四个“马克”机器人,包括侦察版和攻击版。它们将首先在靶场进行测试,然后在消除潜在缺陷后进入实战测试。

  1月26日,在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需求一直是众多特斯拉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尽管汽车市场可能正在收缩,但目前特斯拉的需求大幅增加。他透露,今年一月份,特斯拉的订单量几乎达到了产能的两倍之多。

  据三亚海事局26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春运以来截至25日,三亚辖区海上运送旅客人数共计133.1万余人次,同比增加39.4%。其中旅游客船运送旅客122.06万人次,同比增加41.91%;邮轮旅客6763人次,同比增长20.34%;游艇9.35万人次,同比增加9.88%。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许多两岸夫妇像林宇阳和王曼一样,在这个春节假期返回台湾过年,感受一脉相承的中华传统年俗。他们带着小家庭的爱跨海而去,讲述着两岸融合发展、走亲走近的生动故事。

谢乃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