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防治如何“快”起来?专家:多病共管减少患者负担

来源: 金羊网
2024-06-13 13:08:41

  中新网北京6月12日电(韦香惠)近年来,慢病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疾病的重大负担。日前,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组织编审的“健康中国慢病综合管理蓝皮书”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深入探讨和规划了慢病管理的未来发展。

  慢病防治难在哪里?

  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理学家韩济生指出,慢性病作为当前社会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日益威胁着亿万人民的健康和福祉,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病的防治与管理已经成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的关键所在。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常见的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尽管国家已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慢病防治,但由于患者基数庞大和防治工作的复杂性,实际效果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多病共存的现象使得慢病诊断和治疗复杂。另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也影响了防治工作的连贯性和效果。此外,患者对慢病的认知不足和自我管理意识的薄弱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指出,如何实现从体系 到医学模式,再到医学技术三个层面有效联动是当务之急。

  多病共管有望减少慢病负担

  跨学科合作是提升慢病防治效果的关键。会上,多位专家建议,通过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可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慢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进而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三高”共管,做好血压、血糖、血脂的规范化管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血管神经病学科副主任李子孝提到,目前我国慢病监测系统之间的贯通性问题尚未得到足够重视,而信息技术融通是做慢病的基础性工作,不仅应监测发病、患病,还应该监测规范化程度。比如,三高共管,带量采购这些政策对慢病产生多大积极性影响,以及他汀类药物的达标率问题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范建高还提到,脂肪性肝病是众多慢性疾病的主要推手。脂肪肝与众多的代谢相关疾病有共同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措施,可以多病共管。“只有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显著减少我国日益增多的四大慢病的疾病负担。”他说。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能力提升也被视为提升慢病防治效果的重要途径。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守门人”,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迟春花表示,全科医生承担初级诊疗活动,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基础性的分级医疗的枢纽作用,既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医,又帮助居民获得医疗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尽可能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我们应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提升全科医生的诊疗能力,发挥好自己的能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老年慢病患者健康管理如何进行?

  “健康老龄化”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强调,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

  其中,骨关节疾病是老年人群常见疾病,患有骨关节疾病的老年人也同时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需要对其进行综合管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裴福兴接受中新健康采访时表示,对老年骨关节疾病患者,不能单纯看骨科疾病,须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肾脏功能、肝脏功能、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下肢血管条件、风湿免疫系统、营养状况、神经和精神状态进行整体评估,结合各个系统耐受手术的要求,制定疾病治疗策略。

  裴福兴提到,术前并存疾病的严重程度决定围手术期安全性。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是医生的责任。如果患者合并多项并存疾病,或者有症状需要内科等科室处理的,最好延期手术;如果合并严重并存疾病,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甚至还加重的,则不能进行手术。(完)

  其中,锂电池业务2022年将实现经营盈利约为1亿元;镍氢电池业务由全资子公司辽宁九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九夷能源”)负责运营,经营业绩不及预期,预计商誉减值金额约为3221万元。

  “对于探伤工来说,弯腰、下蹲、趴钢轨都是基本动作,膝盖一年四季和钢轨打交道,被烫伤、冻伤是家常便饭。”吕叶说,全部双号道岔检查下来,她和班组人员要趴在冰冷的钢轨上达160余次。

  因无合法审批手续,马关县民宗部门多次要求关闭清理云海寺,但都遭到罗廷才的抵制,他甚至不顾民宗干部的阻止,在深夜偷偷组织开光仪式。

  对于日本在野党在对华认知上变得越发与执政党相近,且缺乏作为反对党自身应有的色彩,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认为,由于日本政府和执政党近年来反复渲染所谓“中国威胁”“台湾有事”等,导致日本社会民意发生显著变化,日本民众愈发将中国视作“威胁”。在此背景下,即使日本在野党想要改善中日关系也难以有所作为,所以为了顺应民意,特别是确保在下一次大选之中赢得席位,在野党也不得不在对华议题上与执政党保持基本一致。与此同时,日本在野党变得越来越弱,难以像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那样影响执政党的对华态度。日本广播协会(NHK)网站1月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自民党的支持率为38.9%,而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的支持率仅为5.7%,在野党很难对执政党的内政外交政策构成明显压力。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西工大牵头的国内翼身融合民机研究团队汇集了国内航空院所、相关高校的优势力量,是国内最早深入该领域研究的团队之一,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字强

张贞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