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河南凭啥“出圈”?《河南文化发展报告》揭秘

来源: 未来网
2024-06-19 06:29:20

  中新网郑州1月11日电 (记者 韩章)古都满城汉服风、“考古盲盒”全网盼上新、创意文化节目掀收视热潮……近年来,依 托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文化河南频频“出圈”,消费者有啥期待?未来如何发展?1月11日,新出炉的《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24)》对此揭秘

  当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出版宣介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塑造研讨会在河南郑州举行。

  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宋朝丽介绍,《报告》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题,对2023年河南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总体特点和基本态势进行梳理总结和深入分析,对2024年河南文化发展走势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和探讨,对“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塑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凭借着“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四大文化IP,2023年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全面复苏,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报告》提到,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郑州、开封、洛阳旅游特色逐步形成,演艺产业成为河南文旅新名片,研学旅游深受欢迎,露营成为新时尚。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文旅需求高涨,仅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就达到23.84亿人次,同比增长63.9%,同时,消费者对高品质的文化旅游项目充满期待。

  《报告》以位于郑州市中牟县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举例,项目以黄河文化为创作根基,以沉浸式戏剧艺术为手法,在市场上逐渐确立独有的品牌属性,截至2023年7月,现场观剧人数已超千万人次。

  在古都洛阳,当地推出全城沉浸式剧本杀,游客们也随之带火“穿越式”汉服经济,在全城营造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在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看来,传统文化资源是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依托,对传统文化的创意转化与创新表达是河南文旅“破圈”的秘诀,此举也更容易唤醒年轻一代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进而通过行走河南、触摸历史、感知文化、滋养精神、读懂中国。

  谈及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他建议,进一步加强区域文化特色,譬如彰显郑州夏商文化、洛阳唐文化、开封宋文化、安阳殷墟文化、大运河文化,将汉字、文物、古都、功夫、豫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凸显。同时,将“文旅+”向“+文旅”转变,培育“独角兽”式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园区,以智慧化促进文旅空间“场景革命”,让河南文化可进入、可触摸、可感知,从而能够持续“出圈”。(完)

  11月5日:CZ2879航班、滨江宝龙城、沪上阿姨鲜果茶(滨江宝龙城店)、古尔班营养抓饭(滨江宝龙城市广场商业街1幢1130号)、BE造型(滨江宝龙店)、传国地锅鸡地锅鱼(滨江宝龙店)。

  崔各庄(地区)乡 东辛店村216号、217号、218号、221号、222号、225号、226号、230号、231号、232号

  11月5日:CZ2879航班、滨江宝龙城、沪上阿姨鲜果茶(滨江宝龙城店)、古尔班营养抓饭(滨江宝龙城市广场商业街1幢1130号)、BE造型(滨江宝龙店)、传国地锅鸡地锅鱼(滨江宝龙店)。

  据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通告,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有关规定,经综合评估研判,自即日起,将火车站街道红三村48-132号、白银路街道王马巷1—109号、白银路街道永昌路120—122号、酒泉路街道(井儿街1-7号、静宁路177-3至177-6号)4个区域划定为中风险区。

  这些房产广告的引流手段是,把城市核心区的位置关键词与远郊区的房子价格进行“移花接木”,产生了“好地段+低总价”的宣传效果,很容易吸引买房者眼球。日前,某博主展示的信息显示,已经有数百名网友通过社交平台加他的微信,可见其引流效果立竿见影。在住房价格多年上涨后处于高位运行的语境下,买房人谁不想看到“好地段+低总价”的房子,然而这种房产广告纯属虚构。

  11月8日0-24时,江苏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南京市1例,为外省来苏人员,集中隔离点发现。盐城市1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以上人员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黄雅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