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邮轮旅游市场需求旺盛 邮轮体量增长明显

来源: 气象小秘书
2024-05-26 03:14:30

  中新网上海5月25日电 (陈静 黄波 卢姣)2023年5月26日,蓝梦之星号邮轮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开启试航之旅,标志着上海母港国际邮轮航线正式重启。记者25日获悉,一年来,在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 免签等一系列便利政策的加持下,上海邮轮旅游市场需求旺盛,邮轮经济复苏势头强劲,邮轮体量增长明显

  上海边检总站方面25日披露,复航至今,上海边检部门已累计查验国际邮轮超220艘次,查验出入境人员数约70万人次。仅2024年1月至今,上海口岸出入境邮轮数量已超130艘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近60%。

  2023年8月18日,搭载旅行团的蓝梦之星号邮轮在办结完边检查验手续后,从上海出境前往日本长崎,中国国际邮轮出境团队游就此重启。2024年新年伊始,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成功首航,标志着中国邮轮已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3月、4月,MSC地中海、皇家加勒比等公司旗下邮轮陆续回归上海开启母港运营。随着本土邮轮的兴起和国际邮轮的回归,中国的邮轮旅游产品愈加丰富,“邮轮游”越来越受到国内游客的欢迎。

  今年以来,上海邮轮口岸出入境客流高峰频现,国际邮轮“多船同靠”时有发生,瞬时大客流也成为该口岸出入境客流态势中的显著特点。5月22日,上海边检部门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单日查验出入境人员总量高达2.5万人次,创下该口岸2023年以来单日出入境人数最高纪录。为有效应对客流高峰,该总站不断简化查验流程,全面应用便捷通关认证码,实现中国籍旅客进港、查验、登轮“一码通验”,大幅减少通关候检时间,提升游玩体验。

  2024年以来,欧罗巴号、威斯特丹号、迈希夫五号等多艘访问港邮轮陆续抵沪,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乘坐邮轮从上海入境观光。4月26日,搭载4000多名国际游客的海洋光谱号邮轮抵达上海,创下复航以来国际游客单船入境中国旅游的最高人数纪录。针对访问港邮轮靠泊时间短、外籍旅客比例高的实际情况,上海边检总站广泛采取“随船查验”模式,引导随轮外籍旅客用好用足144小时过境免签、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等便利政策,保障邮轮靠港后旅客即可登陆观光。自2023年复航以来,该总站已累计查验访问港邮轮36艘次,查验外籍旅客4万余人次。

  如今,随着中国单方免签以及与相关国家互免签证政策的持续推出,加之国家移民管理局便利外籍人员来华措施不断调整优化,特别是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的有力推动,邮轮复航之路越走越宽。

  为进一步促进便利外籍人员来华旅游,2024年5月15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在中国沿海省份全面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同时研究制定支持促进邮轮产业发展的3个方面7项配套措施,为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受此政策利好,众多国际知名邮轮公司纷纷加大对中国航线的投资和部署力度。2024年,上海邮轮口岸计划开航200余航次,航线遍及日本、韩国等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该邮轮口岸出入境客流总量预计将达到2019年的90%。

  上海边检总站方面表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对乘坐邮轮入境的外籍旅客可免予留存指纹生物信息,乘坐同一航次邮轮入出境旅客可免盖入出境验讫章、免填外国人入境卡,访问港邮轮不登陆船员可免予交验证件等,在确保口岸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满足国际邮轮旅客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为更多选择乘坐邮轮的旅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入出境通关体验。(完)

  按法律规定,如果单位安排加班,单位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倍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倍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则要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倍的工资报酬。

  “闫学会在被留置前期,对抗组织调查,采取了许多极端的方式,如装疯卖傻、撒泼耍赖等。这种表现反映出她在被留置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所以被留置后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抵抗到底,就不会被查实。”办案人员表示。

  据媒体此前报道,中国已解除对澳大利亚对华煤炭出口的禁令。据彭博社称,从2月份起,已有多艘装载澳大利亚煤炭的货船陆续到达中国多个港口。与此同时,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系统自2月份开始显现澳煤进入中国海关的数据记录。不过,被舆论高度关注的澳大利亚龙虾尚未在中国海关总署的查询系统里出现。

  相对而言,欧洲大陆国家在华盛顿的地缘政治战略中陷得没有英国深,而且调整得也比英国早。今年以来,中欧各领域高层交往迅速重启,这些互动中唯独没有英国,对英国多少是一个刺激,它显然希望能够尽快恢复跟中国的高层交流。克莱弗利透露,他将寻求在今年对中国进行访问。欧洲大陆国家正思考、探索如何在中美之间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平衡,相信这对英国也形成了正面触动。

  在他看来,真正的基础研究,多数是以稳定经费、严格评估这种方式推动。稳定支持前提下,一个科研管理系统如果缺乏完善内部评估体制,没有淘汰,很快就会陷入“养懒人”“吃大锅饭”的泥淖,每五年进行的一次严格小同行评估可以从制度上杜绝这点。“坦率说,专业的基础研究机构是不能养人的,每个科研人员一定都像运动员一样参与残酷的全球竞争。”

  这种模式下,近年来,北生所在细胞程序性死亡、感染与天然免疫等多领域都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20年过去,它仍是中国科研体制内的“特区”,模式没有得到复制和推广。

黎长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