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专家:慢阻肺病高危人群40岁后主动做肺功能检查尤为重要

来源: 网易网
2024-06-01 05:16:56

  中新网上海2月3日电(记者 陈静)当下,慢阻肺病已成为继缺血性心脏病、中风之后又一重要致残、致死原因。中国慢阻肺病患者人数众多,但是该疾病在人群中的知晓率仍有待提高。

  究其原因,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全周 期老年康复学组副组长陈欣3日表示,一方面,慢阻肺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另一方面,肺功能检查不够普及。

  慢阻肺病(COPD),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导致呼吸困难的肺部疾病。陈欣介绍,慢阻肺病早期的症状类似慢性气管炎,患者就是咳嗽、咳痰。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不同程度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先是运动后、活动后气促;而后出现平静时的呼吸困难;到晚期时,病人可能稍稍活动就会出现低氧情况。

  “憋闷的感觉就像被土埋了半截”“被压千斤重担喘不过气”“溺水无法呼吸”“濒死感”“头上套了个塑料袋就快窒息”……这些都是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患者常见的感受。“急性加重对患者的首要影响就是对肺功能的损伤,每出现一次急性加重,患者肺功能就下一个台阶。”陈欣说,在临床上,很多慢阻肺病患者会伴有情绪问题,最突出的症状是抑郁和焦虑。“对患者而言,慢阻肺病出现反复急性加重,引发气喘、呼吸困难等濒死感,因此相比其他慢性疾病,慢阻肺病患者常处于惊恐之中。”陈欣解释道。

  其实,被焦虑与抑郁笼罩的,还有患者家属。陈欣描述:“无论是门诊就诊、取药还是住院,慢阻肺病患者都需要家属的陪同、看护,急性加重的患者被送来时,常看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家属陪同,一个推轮椅、一个拿氧气瓶。”

  这位专家表示,长期抽烟的人群,经常接触烟雾、粉尘人群,都是慢阻肺高危人群。该群体在40岁之后主动做肺功能检查尤为重要。

  随着慢阻肺病治疗的发展,“如今创新药物和新疗法的出现,不仅能缓解病人呼吸困难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甚至能够减少全因死亡率,这是一个很大进步。”陈欣表示,尽管含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可以降低慢阻肺病急性加重风险,但仍有30%-40%的慢阻肺病患者在接受了三联疗法的情况下,出现中度或重度急性加重的情况。

  “5月底接到这个任务,6月中旬就要拍摄。”海辛说,“时间特别紧,质量要求特别高。”

  2020年1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月11日宣布新冠疫情具有大流行特征。根据《国际卫生条例》规定,世卫组织总干事要定期重新召集突发事件委员会审查疫情形势。

  《通知》要求,2023年1月20日至2月28日特别是春节、元宵节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广泛参与消费帮扶,重点企业结合自身生产经营范围发挥企业资源和市场优势积极参与。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30/56/393994802113772404.jpg" alt="" />

  对于三人组而言,这套工作流程已十分熟练。“我们的夜班时间比较长,从18时40分到次日早上8时。”杨军一边熟练地给连挂好的车辆采取防溜措施一边介绍,“车辆摘挂、软管摘解、上下车梯,这样的作业动作每个班我们要重复上百次。”

  在刘勇的电脑里,有很多各种功能齐全的“程序模块”建成的“轨道库”。在团队人员的眼里,刘勇的“程序模块”永远是最好用的。任何复杂的程序、难设计的轨道,在别人那里难几倍,但到了他那里,总是会变得简单几倍。马传令说,有时候他们团队做一个程序,计算需要两三天。刘勇改一改算法,优化程序,两三个小时就算出来了。每次执行任务,只要刘勇在,大家心里就像吃了“定心丸”。渐渐地,他成了大家眼里懂得多、难不倒、挡不住的“大师”。

刘湘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