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一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涉毒洗钱犯罪1212人

来源: 山西新闻网
2024-06-26 07:14:15

  中新网6月25日电 最高检重大犯罪检察厅厅长元明25日表示,一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涉毒洗钱犯罪1025件1212人,起诉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47件67人。

  25日上午,最高检召开“高质效办理毒品犯罪案件 推进毒品问题综合治理”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问:毒品犯罪往往非法获利巨大,请介绍一下检察机关推进涉毒资产查处工作的相关情况?

  元明称,涉毒资产查处是惩治毒品犯罪的重要内容,如果对涉毒资产查处不到位,直接影响禁毒工作成效和反洗钱工作大局。对此,最高检于去年7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大涉毒资产查处力度的通知》,指导各地检察机关按照“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总体要求,依法能动履职,加大涉毒资产查处力度,对毒品犯罪“打财断血”。

  一是强化“一案双查”。对所有毒品犯罪案件审查是否存在洗钱犯罪线索,及时追捕追诉涉毒洗钱漏罪漏犯,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将自洗钱行为入罪后,检察机关严厉打击涉毒自洗钱犯罪,对犯罪分子实施毒品犯罪的同时又掩饰、隐瞒毒品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依法同时追究其毒品犯罪和洗钱犯罪的刑事责任。

  二是强化对涉案财物性质的审查认定。检察机关着重审查涉案财物是否属于涉毒资产,准确区分涉毒资产与合法财产、犯罪分子本人财产与他人的财产,在对毒品案件提起公诉时对涉案财物的处置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对于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八条规定的毒品犯罪分子逃匿,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死亡,依法应当追缴涉毒资产的,及时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

  三是强化对涉毒资产查处工作的法律监督。发挥捕诉一体工作机制优势,注重发现涉毒资产查处线索,做好涉毒资产补查补证工作,完善涉毒资产证据体系,引导侦查机关对毒品犯罪案件深挖彻查。依法督促审判机关将涉毒资产作为法庭调查的重要内容进行审理,对于裁判确有错误的,应当依法提出抗诉。对于涉毒资产查处工作中违反法定诉讼程序,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提出纠正意见,切实做到客观公正、不枉不纵。

  《中国新闻周刊》调查发现,代理退保黑产隐藏很深,前期与正常代理退保并无区别,甚至本身也会开展正常的代理业务,黑白通吃。但与合规代理业务不同,在缺少证据的情况下,“黑产”会通过歪曲事实、伪造证据,与保险公司展开博弈。他们不仅赌保险公司有消除负面影响的心态,也赌其无法证伪虚假证据。

  请客吃饭、赠送礼品、支付“稿费”……我某国家部委干部,在日本留学期间被美国中央情报局东京站人员渗透,并被一步步拉拢成为间谍。

  余周说,部分销售人员为了自我业绩,可能会在推销保险时夸大其词或者是说出一些模棱两可的话误导投保人,让投保人产生错误的理解。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于2021年11月发布的《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明确,重点打击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制造“容貌焦虑”,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负面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或者将容貌出众与“高素质”“勤奋”“成功”等积极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等情形。北京市卫健委会同市市场监管局于日前联合印发的《北京市医疗美容服务合同(试行)》示范文本也强调,美容医疗机构“不得制造容貌焦虑”。

  “现在大家存款都喜欢存长期、存定期,尤其喜欢存5年期,导致整体存款成本降不下来,银行息差还在收缩,完全靠增加资产规模来弥补利差的下降,但规模变大,不良也在增加,资本消耗也大。”前述股份行资产负债部人士坦言。

  通报提及,某保险公司业务总监、“保险黑产”犯罪团伙7人,在2020年4月至6月,收集并控制该公司新进保险业务员账号,并利用从他人处购买的包含保单号、投保日期、保险险种、保单金额、客户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内容的1万余条保单信息,冒充公司员工联系投保人,以“产品升级”“原保单全额退保”等为名,诱骗投保人将原保单退保后购买新保单,将新保单“挂单”在新进保险业务员账号下,获取公司支付给新进业务员的新人训练津贴、增员奖等额外奖励184.8万余元。

林惠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