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国学走进布鲁塞尔:在中欧两端“旁观”

来源: 美食天下
2024-06-21 16:10:11

  中新社布鲁塞尔6月21日电 题:世界中 国学走进布鲁塞尔:在中欧两端“旁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地时间6月20日,中国学的世界对话·比利时论坛在布鲁塞尔举行,比利时知名汉学家、鲁汶大学汉学系教授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以这两句中国名言,阐述从欧洲观察和研究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

  台下安坐的听众,与钟鸣旦同为“旁观者”——作为世界中国学大会框架下的海外学术交流活动,中国学的世界对话·比利时论坛汇聚近60名中欧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学与欧洲的中国观”深入研讨交流。

  从中欧人文交流机制与路径,到中欧经贸合作韧性与潜力,再到已有200余年历史的欧洲汉学,持续一整天的论坛“远望”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国,“近看”正在快速发展的当代中国,在古今之中,通过东西方文化的沟通交融,力求呈现中国的种种侧面。

  于现实而言,论坛议题涉及气候变化、能源转型、人工智能等热点问题,与会学者认为,中欧应以更稳定、可管理和平衡的方式达成务实合作,为全球发展稳定而努力。于学术而言,与会学者对欧洲中国学等展开讨论,表示当前欧洲中国学学者在研究方法上更加注重从中国视角出发,尊重文明多样性,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汲取有益经验。

  对于在中欧两端“旁观”,身为钟鸣旦好友的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大华讲席教授杨慧林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解释,通过研究对方反观自己,进而更好地了解自己,事实上是中欧学者共同的追求。对欧洲学者而言,就是通过“看中国”反观乃至反思西方。

  杨慧林表示,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欧洲学界“旁观”中国出现另一个趋势,即有些学者并不懂中文,不算传统意义上的“汉学家”,但他们的研究受到中华文化启发,有时还是关键的学术理念。

  据媒体报道,在布林肯访华前后和期间,华盛顿多次向外放风声称,美国将和盟友共同推进他们构想中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对此,杨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习近平主席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衷,就是最大程度凝聚国际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公约数。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是当前国际秩序的创立者和维护者,也是受益者,我们为什么要改变现有国际秩序?

  据东方网6月19日报道,一名此前任职于江西省教育厅学校后勤与产业办公室,目前仍在江西省教育厅下属事业单位工作的干部表示,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61”食品安全事件涉事餐饮企业为江西中快后勤服务有限公司,“现在学校已经和他们解约了。”

  岛内“国防安全研究院战略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苏紫云受访表示,玉山舰成军将对台军战力有所贡献,因为对离岛兵力的补给及投射能有更多弹性,让作战指挥有更大决策空间。

  “所谓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提出假设,而后通过科学实验来证实或证伪,研究结果是开放式的,而非固定的知识点。”北京一家研学机构的教育顾问季旻认为,历史人文研学也应具备科学探究的基本精神,例如去看西安城墙,可以让学生思考,古代城防为何这样布局?

  《环球时报》转引BBC的报道时称,中美外长的会谈持续了5个半小时,比原定时间超出一个小时。显然,这证明了中美外长、双方团队之间沟通了很长时间。

  受疫情影响,新疆之旅久未成行。在此期间,驻大阪总领馆相继举办“我身边的新疆”总领馆体验开放日等系列活动,帮助感兴趣的日本民众通过“云”赏美景、品尝美食、体验文化等方式了解、感知新疆,受到日本民众广泛好评。不少人表示,想去新疆的愿望更热切了。伴随疫情阴霾散去,这份积蓄已久的热情终于可望在即将到来的新疆之旅中得到释放。

翟秀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