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原拆原建的“上海模式”

来源: 浙江日报
2024-06-02 01:54:36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张馨予

  发于2024.6.3总第1142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在上海采访的那几天,每次与那些在老旧小区住了几十年的居民聊天,我总会在他们脸上看到一种混合着骄傲与愤懑的神情。当年能住进这样的住宅楼绝对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老房不再带给他们优越感,只带来各种生活上的不便。

  在一些城市,居民在原拆原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居民自主发起,居民主导,居民参与住宅楼设计,居民出资一部分。而上海的独特之处在于,老旧小区的拆除重建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政府对于全市老旧小区拆建有一个长远规划,并且,一个小区动辄上亿元的拆除重建费用完全由政府出资。

  为什么上海会对原拆原建采取如此大包大揽的做法?在了解上海住房建设的历史之 后,我的疑问

  1949年之后,上海建设了一大批工人新村。到1978年,上海新增住房面积1756万平方米,其中工人新村就占1139万平方米。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工人新村存在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工人新村几乎都是一套房子分配给几户人家,两三户甚至七八户居民共用一间厨房和卫生间。几十年来,“厨卫合用”不仅是居民矛盾的导火索,也带来了种种安全隐患。2022年上海新冠疫情暴发期间,新增病例主要就集中在容易导致病毒传播的厨卫合用的工人新村。因此,上海更有动力自上而下地“消灭”厨卫合用的老旧小区。此外,除了上海,全国恐怕也没有几个城市拥有这样的财力。

  必须承认,不需要居民出一分钱的原拆原建非常奢侈。正因如此,当许多城市的老旧小区原拆原建到最后落得一地鸡毛,上海老旧小区的居民或许能感受到更多温情。

  然而即便是这样,原拆原建项目在上海也并不是总能够顺利地推进。当原拆原建成为一项福利,人们难免有不同的需求和各种欲望。为了实现最大公约数,一些小区从征询意见到最终启动花费了数年时间,工作人员要与成百上千的居民反复沟通。

  一位拆除重建项目负责人告诉我,在居民签约率终于实现100%的那天夜晚,他坐在车里打开音响,感到音乐从来没有这么动听过。

  《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第20期

  三是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高支出效率。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基本民生、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促进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强化战斗精神培育’,并指出‘人民军队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韩振伟说,新征程上强化战斗精神培育,首先应在历史传承中涵养,与时俱进赓续发扬战斗精神,才能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神经精神心理的不适症状都不是患者想象出来的,就如同高血压、体温等当事人根本无法自主控制。目前已相对明确的是,嗅觉和味觉障碍和周围神经的损伤有关,而头晕头痛被认为和病毒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甚至已有人对新冠康复已经3个月的患者头部MRI扫描发现,大脑功能有一些改变。因此,大家对此必须引起重视并科学应对。

  “进入新发展阶段,区域之间竞争更加激烈,河北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花大功夫,下大力气。唯有如此,方可吸引全国乃至全球各类优质资源要素集聚河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晓杰认为,河北官方选择在春节后首个工作日聚焦营商环境,一是提振信心、稳定预期,向企业传递政府要全力拼经济促发展的信号,激发企业家们的干劲和斗志;二是对标先进省份和企业期盼,优化营商环境不放松。

  <strong>天风证券:春节后的躁动效应还能实现</strong>

  <strong>“战争贩子美国渴望鲜血”</strong>

陈筱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