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坚东:以金融力量助力实现绿色转型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5-31 14:57:47

  本次边会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新闻网主办,中国银行迪拜分行协办。

  刘坚东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低碳转型的促进者,在助力实现绿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中国银行近年来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的实践探索,他分享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加强多边合作,坚持战略引领,筑牢绿色金融根基。推动全球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是时代赋予金融业的共同责任与使命。近年来,中国银行对外强化国际交流,已签署或参加PRB、TCFD等10余个绿色和ESG相关倡议及机制,积极融入全球绿色治理;对内坚持绿色战略引领,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治理架构和政策体系,制定覆盖信用审批、绩效考核、风险缓释等13方面20余项配套措施,从战略层面为金融支持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支持产品与服务创新,提高绿色金融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为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银行业需持续创新多元化、专业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增强绿色金融适配性。近年来,中国银行积极打造“中银绿色+”品牌,推出5大类数十项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覆盖贷款、贸易金融、债券、消费、存款、综合化服务等领域,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截至今年三季度,中国银行绿色贷款余额突破2.8万亿元人民币,位列彭博“全球绿色贷款”和“全球可持续挂钩贷款”排行榜中资银行第一,绿色债券保持市场领先。

  三是坚持底线思维,提高客户ESG风险防范与治理能力。气候变化背景下,金融机构应不断提升客户ESG风险管理水平,筑牢非 传统金融风险防控屏障。以中行为例,已构建由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组成的“三道防线”。明确客户ESG风险管理职责,开展客户ESG风险评估,加强授信和投资全流程管理,已在90余个行业授信政策中加入客户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约束性要求。

  四是激发内生动力,培育绿色金融人才队伍。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持长期竞争力的动力。中国银行积极搭建“十四五”绿色金融人才培养体系,预计到2025年将拥有绿色金融人才约1万人;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主题培训,已形成涵盖战略政策、金融产品与信息披露等8大主题的课程体系。同时,重视开展研究交流合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就是中国银行和阿联酋大学合作实现的一项研究成果。

  ——2014年12月9日,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月1日,A股市场迎来第四十三家上市券商——信达证券,该上市券商成为2023年首家登陆A股的券商,也是继东兴证券之后的第二家AMC系上市券商。

  华金资本证券事务代表梁加庆提到,全面注册制的另一个影响是好项目会向头部机构集中,<strong>短期内资本市场会出现波动,但是长期来说会使得资金流动更加市场化。</strong>“在资金市场整体融资量相对固定的前提下,现在加快了节奏之后,可能会给市场带来一些波动。相对优质的机构会更加受到市场的信赖,‘马太效应’更加明显。”

  据法新社报道,继1月中旬控制距离巴赫穆特不远的盐矿小城索列达尔后,俄军继续攻占巴赫穆特外围目标,试图包围乌方守军。

  电子城表示,2022年公司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反复对公司的日常经营造成的影响,积极应对,按计划实现了科技园区项目的交付,同时科技服务业务运营质量进一步提升。公司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均实现大幅度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储能大型化趋势明显,单个项目规模大幅提升,百兆瓦级项目成为常态。同时,规划和在建储能项目量大幅提高,预计“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55%-70%。

林辛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