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饰设计劲吹“国潮”风 年轻人“购金热”悄然兴起

来源: 东方财富网
2024-06-17 21:26:23

  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电 题:首饰设计劲吹“国潮”风 年轻人“购金热”悄然兴起

  中新社记者 吕少威

  “繁花似锦”手镯、“凤栖梧桐”吊坠、“青山叠影”戒指……中新社记者在连日的走访中发现,“国潮”类黄金珠宝首饰在年轻人中逐渐走俏,并占据北京各饰品商家的“C位”。

  古典诗词、京剧、书法……中华文化成为首饰设计师们的创作源泉,他们纷纷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寻找创意灵感。与此同时,独具匠心的中华传统工艺,如珠化、金筐宝钿、錾刻、花丝等,跨越千年,在当下仍大有“用武之地”。

  “植根于传统,与当代美学有机融合,是让‘国潮’黄金珠宝首饰流行起来的密码。”陈义邦介绍,由周大福设立的大师工作室,汇聚了数十名拥有超过40 年经验的黄金及珠宝制作工艺大师,他们不仅致力于传承优秀传统工艺,还在艺术造诣和制作技术上不断创新。

  由跨国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调查完成的《2023珠宝消费趋势调查报告》显示,91%的中国受访者倾向于购买具有中华文化传承特色的珠宝首饰,约半数的中国受访者将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珠宝与美好寓意、精湛工艺相联系。

  已从事首饰设计工作30余年的任进,如今是中国珠宝设计业界的领军人物之一,担任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首饰设计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根据他对行业的观察,最初“国潮”首饰以“新潮”形式出现在市场,多是逢年过节时段的新尝试。不过,其新颖的设计很快赢得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欢心,市场反应良好,这激发了设计者的创作热情。在“双向推动”下,“国潮”之风在黄金珠宝首饰界渐成气候。

  “‘国潮’黄金珠宝首饰凝聚了设计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理解,传承和创新了传统工艺,方寸之间尽显中华美学韵味,为年轻消费者时尚化、个性化表达需求提供了更多选择。”任进说。

  在过往的首饰设计生涯中,任进接触过许多材料,他对黄金情有独钟。“一诺千金、点石成金、金玉良缘……中华文化里有太多关于黄金品质的描述和想象,为别具匠心的设计提供了创意源泉。”任进坦言。

  当下,黄金首饰在人们心目中居何地位?《2023珠宝消费趋势调查报告》显示,足金首饰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仍占有重要地位,77%的受访者选择“在重要场合佩戴足金首饰”。

  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的北京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菜百首饰总店,记者看到一层金饰售卖区人头攒动,年轻面孔占比较大。

  据柜台销售人员介绍,一般年初、年底购买金饰的消费者较多。今年,由于金价走高,消费者购金热情似乎比往年更高,设计新潮、与热点IP联名的产品销售更旺。

  在柜台前选购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每年会送妻子一件足金饰品作为新年礼物。今年,他看中了一款圆形的古法黄金吊坠,外围饰以花纹,前后两面分别有“福”字和祥云图案,“现在的首饰种类又多又好看,已告别早些年的千篇一律。”

  一旁的张女士正饶有兴致地挑选金手镯。刚工作的她是个“月光族”,看到周围许多同龄人都在买金饰,也“跟风”加入购金行列。

  在她的记忆里,保值黄金一般很“土气”。如今,面对琳琅满目、生动有趣的“国潮”金饰品,她已改变了看法。“既有个性又有文化内涵,在日常生活中颇具搭配性。”张女士称,金价在上涨,将买衣服的钱攒起来买黄金首饰,装扮自己的同时还保值,何乐而不为?

  一到三场村,听得最多的是老乡们的意见——“村里没个像样产业,致富门道少”“盖个章都得跑老远,很不方便”……而在讨讨滩村,村里产业多,老乡腰包鼓,连年被评为示范村,大家的精气神儿都很高。

  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 1月12日,《习近平走进百姓家》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出席,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好《习近平走进百姓家》,深刻感悟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激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她指出,本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生动写照,要把学好用好这本书作为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抓手、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开展妇联工作的重要推动,更好服务“国之大者”,凝聚妇女人心、汇聚家庭力量,跟党奋进新征程。

  在人工智能技术之中,盖茨似乎更倾向于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即可以创造内容的人工智能。

  瑞银证券中国研究部总监连沛堃表示,2023年的中国市场表现值得期待,从宏观角度看,A股不仅处于历史低位,而且与海外指数相比整体估值也较低,具备吸引力。从盈利角度考虑,发达国家正面临经济衰退、通胀等问题,公司在估值已经高企的背景下,盈利增长也将受到影响。中国公司在低估值背景下,消费复苏有望拉动业绩增长,盈利将逐步开始反弹。

  1月12日,记者从北京市文旅局获悉,活动将聚焦公共文化、演出和旅游三大类服务,推出一系列年味十足的文化旅游活动和产品。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13/3701823407.jpg" alt="" />

杨芸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