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融多元产业体系促发展 筑人力资源服务新高地

来源: 天眼新闻
2024-06-05 17:37:57

  中新网深圳11月23日电 (记者 孙睿)22日至23日,第二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在深圳举行,记者从展会上获悉,经过多年发展,青海已形成了富有高原特色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

  近年来,青海省紧盯人力资源市场规范,着力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民营机构蓬勃发展,主要业态稳步增长,服务业态不断拓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

  强支撑 挖潜能

  2021年,青海省委、省政府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为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现如今,“中华水塔”坚固丰沛,地球第三极品牌不断彰显。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形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建成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成效明显,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保持全国领先,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农牧业提质升级,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畜产品、有机枸杞、冷水鱼生产基地。青海独具魅力的资源能源优势和人口结构特点,形成了类型多样的人力资源禀赋和吸纳人才就业创业的产业体系,为加快人力资源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优环境 赋动能

  青海省不断强化制度、政策和服务保障,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政策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市场主体发展蓬勃旺盛。深入挖掘资源禀赋新动能,不断激发行业发展新活力,同黄河流域各省区共谋发展、共创未来。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打造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备案事项标准化、便民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利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援青机制,在人力资源服务、技工院校建设、专家协同联盟等领域深化合作交流,建立劳务品牌促输出机制,组织规模化劳务输出,共同为现代化建设贡献积极力量。

  重服务 提效能

  近年来,青海省持续在市场培育、优化服务、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多元开放上齐用力,人力资源高效流动,市场环境日益优化,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形成了富有高原特色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全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66家,每年为1.8万家企业和60万人次提供服务,年营业收入突破14亿元,培育了4家亿元级服务机构。

  同时,青海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入推进就业创业提质增效工程,推动盐湖化工、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特色农牧业等优势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培育“青海拉面”“青绣”、枸杞采摘、互助家政和人力资源诚信服务机构等25个省级、14个市州级劳务品牌,3名劳务品牌代表获得全国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称号,年带动转移就业超40万人次。突出人才需求导向,强化政策供给,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博士后科研站点进入“两位数”时代,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8.64万人。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广泛开展技能竞赛,中华技能大奖、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实现新突破,全省技能人才达到39.5万人。

  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张文师表示,通过此次展会中的交流和成果分享,为青海省开辟更深层次的人力资源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未来将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省区丰富经验和创新理念,努力推动大会成果转化为青海省人力资源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持续推进全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完)

  对银行来说,并不乐见居民扎堆提前还房贷。

  “最近我见了些老朋友,也交了些新朋友,有几个项目在洽谈。”德国中华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香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文近几周来把生物钟调到“北京时间”,争分夺秒与中国多地政府对接投资细节。

  2019年8月至今,陈戌源任中国足协主席。近日,网络上有自媒体发布“陈戌源接受媒体采访为自己担任足协主席以来工作打分”等内容。根据足协辟谣声明可知,相关消息为虚假信息。(完)

  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7日宣布,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签署了在巴西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

  中国传统地权与资本运行体系和与此相应的国家治理体系,在漫长岁月中因“天下为公”“天下为家”同“天下为私”的相资、相制、相夺,曾持续不断地自我调整,使中华文明和统一国家得以长期维系和发展;近代以来,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军事、政治、宗教、文化排山倒海般入侵的压力下,在欧美首先成型的近代工业-科技文明全方位的挑战面前,中华文明又发挥出空前的应变和应对能力。

  <strong>已有六市出台楼市新政</strong>

周文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