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向公众开放 微生物实验尽显科学魅力

来源: 气象小秘书
2024-06-02 16:05:23

  中新网青岛6月2日电(胡耀杰 王宇轩)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日举行第六届“启梦微来”公众开放暨科学日活动。此次活动以“科学游园会、全民打卡探馆 ”为主要活动形式,旨在通过一系列趣味实验,让公众近距离感受科学魅力。

  据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政办公室副主任王亚介绍,本次活动设置了科普趣味互动实验、科学知识加油站、科普文创产品体验、科学家精神教育等多个环节。

  当日正值“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吸引了许多少年儿童参与体验。活动现场,很多孩子亲自体验包括“舌尖上的酶”“草莓基因的密室大逃脱”“微观世界真奇妙:一滴水里的动物园”等多个实验项目。通过这些实验,公众不仅深入了解微生物领域的相关知识,同时能够亲自动手,感受科学的乐趣。

  “本次活动选在‘六一’国际儿童节的节点,将科学知识作为礼物,送给广大爱好科学的少年儿童,希望能够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在他们心底种下科学的种子。”王亚说。

  据悉,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年正式运行和对外开放,是我国最早布局的微生物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内设有科技成果展厅、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教育平台,已成为宣传微生物科研创新成果的窗口,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微生物知识科普教育和研学实践活动的新平台。(完)

  2022年,为落实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镇罗营以乡村基层治理为切入点,围绕“红色记忆”、“生态和谐、产业创新”与“民生服务”三大主题,对乡村资源进行多元价值挖掘和综合高效开发利用,实现乡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农业生产型产业转向生态服务型产业,主动融入首都城市经济,探索互动、共赢共生的城乡融合发展体系是镇罗营乡村振兴模式的核心路径。“山水镇罗营”正是这一发展体系和路径的形象表达。

  研究团队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产自我国西藏南部二叠到三叠纪过渡剖面的1千多粒阿里型花粉中的化合物进行了定量测量,通过对这些花粉产出的红外光谱的大数据分析,发现在二叠纪末大灭绝期间,地层中花粉外壁的香豆酸和阿魏酸含量明显高于灭绝前后化石花粉中这些化合物的含量,证明了二叠纪末期大灭绝期间存在全球紫外线辐射增加的现象。另外,研究团队也对剖面地层的有机碳同位素和汞的浓度进行了分析,进一步确认二叠纪末期全球紫外线辐射的增加可能是由于当时剧烈的火山活动引起的。

  随着诊断手段的日益丰富和诊断效率的不断提高,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已可通过核酸和抗原检测等实现及时、快速、准确诊断。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效率,更好实现快速收治,《方案》不再判定“疑似病例”。

  对于两局合二为一,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教授白夜在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采访时表示,消防救援局和森林消防局合并为国家消防救援局,是两支队伍集体转业后的里程碑。两局合并后便于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同保障,有利于消防救援队伍的进一步发展。

  粮食产能在1.3万亿斤的高起点上,再提升千亿斤。事虽难,做则必成。

  目前,鹅湖镇的青鱼养殖面积约1600亩。“今年青鱼产量预计约220万斤,1月7日至1月21日这段时间,青鱼集中上市,约有200万斤。”鹅湖水产协会秘书长朱歆峰介绍,近年来,虽然青鱼养殖成本持续上涨,但受水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和疫情影响,今年青鱼的批发价格、销售价格预计与去年持平。(完)

蔡贞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