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话剧《红高粱家族》在京首演 莫言:首次对小说内容进行完整呈现

来源: 旅游网
2024-06-03 06:47:22

  中新网北京12月7日电 (记者 应妮)话剧《红高粱家族》日前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该剧根据莫言同名长篇小说改编,以舞台艺术诠释文学经典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带领观众领略原著中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红高粱精神”。

  演出结束后,由《文艺报》社和江苏大剧院共同主办了话剧《红高粱家族》专家研讨会。

  1986年,莫言中篇小说《红高粱》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引起巨大反响。随后他又创作发表了系列中篇《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五部分共同组成了莫言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30多年来,这片火红的高粱地早已蔓延出了文学的地界,以不同艺术形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指出,文学是一切文艺形式间的“硬通货”,是一切艺术形式的重要母本,为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供应了不竭的原动力。“文学作品的戏剧改编已经成为当下戏剧创作的‘热点’,尤其是多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被轮番搬上舞台,更体现了文学和戏剧的紧密关系。”

  他表示,小说《红高粱家族》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一部名作,通过这部作品,莫言把他的“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红高粱”也成为高密的文化关键词。从文学经典到舞台精品,江苏大剧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发掘文学经典优秀精神内核,将原著经典桥段呈现于话剧舞台上,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民史诗,较好演绎了原著中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红高粱”精神。文学作品的戏剧改编也给舞台带来了新活力、注入了新动能、激活了演出市场。

  “二刷”该剧的莫言谈到,小说《红高粱家族》曾被改编为舞剧、京剧、评剧、豫剧、晋剧等多种舞台剧类型在国内外演出,但受舞台演出时长所限,改编内容多以《红高粱》和《高粱酒》为主,对其他3篇小说内容很少涉及。在江苏大剧院和牟森导演的共同努力下,话剧《红高粱家族》首次对小说内容进行了完整呈现。这次在北京的演出相较于去年在江苏的首演有了很大改变和提升,整体更为流畅,衔接紧密,感谢台前幕后所有演职人员的付出与努力。

  导演牟森表示,话剧《红高粱家族》已经演出了41场,从第一场到现在,主创团队不断吸收现场观众的直接反馈,经历数轮打磨和调整,如今呈现在舞台上的样貌与首演时已有了较大改变。“也许2个小时的时间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可能看不完一部长篇小说,但可以让他们在剧场看到形象立体的整个故事被完整演绎,深切感受文学和艺术的魅力。”制作人李东也强调,舞台剧是打开文学作品非常好的方式,它区别于影视作品的一点就在于可以直接跟观众进行反馈和互动,而且可以随时进行不断地修改和打磨。

  与会专家认为,话剧《红高粱家族》还原了小说中高密东北乡的质朴面貌,创造性地将小说原作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进行了 重新分割、镶嵌和拼接,大胆探索了现代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实现了小说戏剧化改编的有益探索。(完)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2/74/2880393166197954298.jpg" alt="" />

  新华社记者苟立锋

  去年年初,《人世间》以超高热度、极佳口碑作为现实主义题材改编的电视剧得到了大众认可,进而带动原著的爆火,销量上升明显,在开卷月度虚构榜中最高排至第二名。《一生一世美人骨》《坏小孩》也因为改编影视剧的上线而销量有明显提升,分别在2021年和2020年因为影视剧的带火而进到年度三大榜中。

  近年来,重庆强化森林火灾人防与技防结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预警监测、森林防火通信等,无人机、遥感卫星、高空摄像头等在林区打造了“火眼金睛”。但在北碚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李正波看来,光靠先进的仪器监测不够,护林员还是要脚踏实地地深入林区。

  联影医疗乘势而上,加速“出海”。搭载着世界首创技术的高端医疗装备,获得更广阔市场的认可。

  短短11年,联影医疗从一家初创公司成长为行业头部企业,实现核心部件自研比例业界领先,推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90余款产品,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部分产品和技术实现世界范围内领先。如今,联影产品已进驻国内近900家三甲医院,并被50多个国家的临床及科研机构采用。联影医疗是我国众多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刁富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