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收徒 提升申城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

来源: 山西新闻网
2024-06-10 23:10:07

  中新网上海4月24日电 (陈静 刘季婷)记者24日获悉,国医大师严世芸和全国名中医石印玉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下称:七院)设立工作室。西医出身的七院骨伤科主任刘丙立表示:“现代医学虽有其优势,但传统中医仍有很多精髓,通过对名中医的思想、经验、技术的传承,把中医精髓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一定会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在揭牌仪式上,七院副院长胡聃,心血管内科陆阳、骨伤科刘丙立、脊柱外科李四波三位主任分别向严世芸教授、石印玉教授行拜师礼、敬拜师帖、奉拜师茶、献拜师花,正式成为两位教授的“门下弟子”。

  “严世芸教授是中医药领域德高望重、学术造诣深厚的临床专家,作为严老的传承人,今后我将认真熟读经典,领会老师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守正创新,不断加强中西医心血管疾病诊疗研究,为传承中医尽绵薄之力。”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陆阳对记者说道。

  据悉,严世芸教授是第四届国医大师,首批全国名中医之一。作为丁氏内科学术流派的传承人,他培养了一大批师承人才,获得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荣誉。在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功能衰竭、中风后遗症,特别是扩张性心肌病的诊治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提出,“和”是中医学的学术思想原则,中医学的生命观与疾病观均以“和”为准则,在“和”的学术思想指导下,形成了独特的诊治观——协调阴阳,和于术数;气血调和,百病乃治;兼顾五脏,整体和合;扶正祛邪,通补兼施。把握病情,紧扣病机,随机应变,法无常法,圆机活法。

  石印玉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第二届全国名中医。他传承发展了“石氏伤科”治伤理论与疗法,于治则治法皆有创新。他提出“治伤识人、以气为主、以血为先、复元图本、顾及兼邪、注重痰湿、内外并重、整体调治”筋骨病损诊治原则,及“正骨必先治筋”“健脾治骨松”等治法新观点;临床经验方获批制成“养血软坚胶囊”“参蝎止痛胶囊”等8种医院内制剂,其中“芪骨胶囊”技术转让后上市并纳入国家基本医保目录;技术成果在全国骨伤科推广应用。

  据了解,为更好地提升中医内涵及中医药服务能力,近年来,七院掀起“西学中”的热潮,一批专家通过跟师、学习、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充分绽放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的双重魅力。七院院长禹宝庆表示,近年来,七院在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上硕果颇丰,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全国名中医石印玉教授工作室的落户是对医院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强大助力,他们的学术继承人也将秉承名老中医的学术精髓,薪火相传,为浦东乃至上海市的中医药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上海市保健局局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胡鸿毅发来视频祝贺。他表示,此次名中医工作室的揭牌彰显了七院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的决心和信心,希望医院结合自身实际,勇于探索自己的中医传承模式与管理机制、攀登中西医结合医院高质量发展上海标准、上海模式的学术高峰,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广范围推进中西医结合工作。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舒静表示,七院作为大学附属医院,多年来通过大学的平台一直在开展中医传承这项工作,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丰富了中医药人才、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希望医院的中青年骨干能够继承“大医精诚”的医道,接过中医特色旗帜,提高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的能力,让更多的民众受惠于中医药的诊治优势。

  浦东新区卫健委副主任郁东海表示,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市唯一入选“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的地区,将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他希望七院对中医和广大的“西学中”医师,通过师承教育和实践指导,利用“师带徒” 的模式,培养一批具有高超医术和良好医德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完)

  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自2011年4月实施以来,经过多次调整,政策含金量不断加大。离岛旅客免税购物额度由5000元提高到10万元,免税商品种类由18类增加到45类……每一次政策“升级”都产生了积极效应。

  编辑:吴炜玲、张欢

  耶路撒冷地区警方负责人多龙·图尔格曼说,此次袭击事件是“近年来最严重的袭击之一”,警方将对邻近地区进行持续搜查。

  在个人消费类市场,一些企业由“卖产品”转向“卖服务”,打造告白、婚嫁、聚会、生日、年会等各类场景的城市烟花秀,为年轻消费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此外,国内多个热门景区再现游客“爆满”的景象,其中黄山游客接待量创2018年以来春节假期单日接待量新高,自贡灯会也出现多日门票接连售罄的戏码……1月24日,四川峨眉山景区、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瓦屋山景区皆发布通知,提醒游客量已饱和,未预订的游客请勿前往。

  目前,项目已经完成光伏板及组件安装覆盖面积15万平方米,升压站综合楼混凝土已全部浇筑完成。预计2023年2月份施工人员将达到3000人,并会持续增加人员和机械设备,确保2023年6月1日按时投产并网发电。

刘菁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