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纸飞机”,现在终于……

来源: 猫眼电影
2024-05-31 10:44:52

  失败,也可以收获喝彩吗?

  在22天的极限时间内,24岁的宋兴宇与朋友一起制作了一架可操控的“航天飞机”,并成功发射。他放飞了童年的“纸飞机”,给了18年前的自己一个回答。

  尽管这次的飞行结果与他的原计划完全背离,但仍然获得了上百万次的播放量和10万多次点赞。

  这次发射名为“回声计划”。

  我国对空域使用和管理有严格规定,任何航空器在使用之前,一般要向军民航的空域使用部门进行任务审批。

  在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支持下,宋兴宇和朋友们前往2000公里外的西北无人区,准备在那里将“航天飞机——回声一号”和发射架一起,由8个探空氦气球送到40000米的高空。

  按照计划,“回声一号”将在预定高度脱离发射架,通过手动遥控或自动返航的方式飞回起飞地点。

  气象数据显示,他们抵达发射地点的第二天,是未来一个月最好的窗口期。

  然而,无人区内,一行人遭到了狂风突袭。第一天,气温骤降,风速逐渐加强;第二天,狂风几乎摧毁了发射营地,“回声一号”的发射架被损坏,探空气球也损失殆尽。

  物资不足、装备受损、身心疲累……为了大家的安全考虑,宋兴宇一度决定放弃发射,撤出无人区。这时,同伴提出了最后的方案:去掉发射架,用仅剩的气球送“回声一号”升空。

  “哪怕只有1%的成功概率,就该试一试。”

  承载着放手一搏的勇气,“回声一号”以最简陋的方式“起飞”了。

  “回声一号”带来了回声

  只是这一次,好运仍未眷顾他们。

  升空后不久,“回声一号”的分离点火系统出现故障,紧接着定位系统也丢失了信号。

  那个瞬间,宋兴宇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我们这么多个日夜的心血就这样杳无音讯,石沉大海了。”

  短暂的慌乱过后,宋兴宇立刻开始分析现有信息,试图寻回“回声一号”。根据轨迹预测,他最终在距离发射地点直线距离600公里外的一处山腰上,找到了坠落的飞机。

  拿回飞机上的挂载相机,宋兴宇发现,在消失的几个小时里,“回声一号”竟然完成了一部分使命。它被气球带上了40000米高空,拍下了广袤而又壮丽的地球。

  至今,宋兴宇仍无法用言语形容看见画面那一刻的震撼与欣喜。

  但他知道,18年前的自己终于等到了答案。

  童年里“最了不起的东西”

  2000年,宋兴宇出生在湖北恩施巴东县一个偏远山村里,他的家庭条件不算好,连一件像样的玩具都没有。

  直到宋兴宇6岁那年,母亲某天下班时给他带回一个别人家孩子丢掉的航天飞机模型。虽然缺了不少零件,外表的油漆也被磕掉不少,但宋兴宇十分珍惜他人生中的第一个玩具模型。

  因为这个模型,宋兴宇对航天飞机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我觉得那是人类造出来的最科幻、最了不起的东西”。他还萌发了一个梦想:长大了,要在太空驾驶这个了不起的机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航天飞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宋兴宇也被现实生活绊住了脚步。

  初中时,宋兴宇在网络上认识了许多无人机爱好者,还建立了QQ群供大家交流。尽管在网络上拥有来自天南 海北的好友,生活中的他却因性格内向遭到校园霸凌,并两度休学

  高二那年,宋兴宇决定放弃学业,踏上闯荡社会的道路。

  开过家具厂、创办过无人机外壳制造厂、做过穿越机飞手……多年来,宋兴宇尝试过许多份工作,但仍时不时地想起童年里那些未曾实现的梦想。

  终于,带着孩童时期的奇思妙想,宋兴宇回到了老家的村子,将父亲留下的废厂房改造成了一间“实验室”。他想做一个为自己“圆梦”的自媒体。

  收拾杂物时,那个航天飞机模型出现了。6岁那年种下的种子,此刻终于发芽。

  “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航天飞机’”

  宋兴宇坦言,从技术上讲,“回声一号”的发射绝对不算成功,但他觉得,自己已经尽力给了18年前的小孩一个回答。

  接下来,宋兴宇准备继续进行“回声计划”,下一次发射一定更科学、更稳定、更靠谱、更安全。他还想制造一台超高空载人飞行器,“这个需要很多时间和钱,短期内肯定无法实现,但我已经在推进了。”

  在未来的计划中,宋兴宇还准备在家乡建一个科学冒险基地。“我们村里有很多留守或是半留守儿童,我想带着他们做一些有趣的事,让他们了解一些大山里很难接触到的东西。”

  去年,宋兴宇曾带着村里的孩子们用捡来的垃圾制作了一架无人机并成功起飞。“制作的过程中我教了他们一些原理。也许这些知识他们现在有点难理解,但从小接受科学教育一定会对他们有帮助。”

  宋兴宇期待着,这些孩子也能拥有自己的“航天飞机”,并在未来的某一天,冲上云霄。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监制/李浙 制片人/马文佳

  主编/杜显翰

  编辑/杨惠珺

  中国民航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晓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行业复苏背景下,各航司需要高度重视安全飞行。除了抓紧补齐乘务员、安全员、地面保障人员外,还要做好相关专业技能的恢复性训练,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做好预案。(证券日报)

  由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联合开展的中国老年健康调查,以百岁老人为核心进行抽样,80岁及以上老人占调查对象的71.2%。接受调查的老人中,住养老机构占2.9%,独居占19.6%,与儿子同住占41.8%,独居和仅与配偶居住比例为45%。八成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员提供,其中有一半来自儿子和儿媳。社会服务和养老机构提供的照料服务约占5.32%,保姆提供的照料约为5.44%。80岁之前,提供照料的主体是配偶,80岁之后,子孙照料比重快速升高,配偶照料快速减少。

  齐呈科披着大衣走出家门,耀眼的阳光撞在他的脸膛上,似乎要把一种磅礴的力量融入他的身体。

  他们将对这次旅程的点滴回忆和对彼此的爱融入文案和创意,在视频中埋下一根“看不见”的台蒙青年感情线。视频内容也各有千秋:有对本次行程的梳理与回顾,有对旅途中出糗同伴的抓拍,有大家嘻嘻哈哈打闹成一团的vlog……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13/97/16283286353394252129.jpg" alt="" />

  “小时候最喜欢吃妈妈做的汤圆,自己平常也喜欢做吃的,就选择了这一行。”滚滚热气伴随阵阵叫卖声,她常常一面熟练地捏着糯米面团,一面热情地招呼顾客。

李育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