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面霜”是高科技还是智商税?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13 07:58:21

  “量子面霜”是高科技还是智商税?

  皮肤科医生提醒爱美人士“保持理性,莫陷入迷局”

  ■本报记者 李晨琰

  目前,该品牌已在国内宣发平台上将宣传语替换为“生物光子抗老科技”,但在海外发售平台,尚未放弃“量子”一词。

  那么,“量子面霜”究竟有多少科技含量?是不是智商税?在科技护肤之外,愈发关注颜值的年轻一代,又该如何避免被消费主义和不正确的审美观念所裹挟?

  “量子产品” 名不副实

  从上述美妆品牌此前的官网截图看,“量子面霜”的研发,主要是源于对皮肤细胞“量子生物学”的研究,揭示了一种全新的皮肤年轻化的美容途径。

  将量子与面霜结合,有没有这种可能?上海市东方医院皮肤科(北院)主任徐楠坦率地说,这些附加科技效能的护肤品在皮肤科医生眼中,基本是噱头,商家不过是希望通过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继而抓住消费者的“钱包”。

  近年来,“量子”如同万金油,被大量运用于商品的宣传推介中,包括量子水乳、量子面膜、量子填充仪等。

  而早在2021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就提到,市场上所谓的“量子产品”名不副实,广告中的神奇功效也涉嫌虚假宣传,并敦促相关经营者通过切实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来满足消费者品质消费的需求,而不是通过“伪科技”噱头和虚假宣传所打造的“海市蜃楼”来欺骗消费者。

  由于使用科学术语“量子”一词,“量子面霜”不仅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还引起科学界的关注。不少量子研究领域的学者明确表示,目前,量子科技主要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以及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由于量子技术对试验环境要求十分苛刻,所需经济成本比较高昂,还难以普遍应用于民用领域。

  爱美也要适合适度

  其实,除了“量子面霜”,如今,越来越多高端护肤品纷纷开始用“听起来科学”的话术来推介产品。比如,号称具有抗衰老功能的玻色因火爆美妆圈后,不少知名品牌几乎都有自家的“因”,包括珍白因、喜默因、聚光因、原初因等。

  “在门诊上,护肤‘成分党’越来越多,不少人对自己使用的护肤品成分如数家珍。”徐楠分析,单从成分看,其作用机理是存在的,但用到皮肤上究竟能否起效,绝不能抛开浓度、作用环境等,简单谈功效。毕竟,皮肤问题的来源、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非单一。“就拿皱纹来说,皱纹可能与衰老、氧化、糖化等均相关,某一成分仅针对其中一条通路的一个位点起效,又因成分浓度有限,根本不可能起到逆转局势的效果。”徐楠说。

  在徐楠的门诊上,也有不少患者皮肤越保养越差的情况。比如,有的患者迷上了去角质,刚去完角质的皮肤确实如同剥了壳的鸡蛋,可一旦过度,皮肤没了角质层的保护,反而会出现各种问题。

  还有专家提醒,“量子面霜”等科技护肤产品之所以吸引眼球,一定程度上也是因其迎合了部分消费者的护肤需求。

  “如今,不少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基本的护肤功效,而是转向更高的消费需求,这其实也是‘悦己经济’的一部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组织行为学助理教授郑雪谈到,所谓“悦己经济”,就是为一切能愉悦自己的美好东西买单。“虽然说‘爱自己’这个心理学概念非常正确,但要警惕悦己消费变成消费主义,甚至被颜值捆绑,在追求悦己的过程中迷失自我。”

  曾经,德国某咨询公司对全球年轻人的外貌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亚洲是容貌焦虑最严重的区域。这种容貌上的焦虑,会促使年轻一代去打造一个被大众认可的标准化的自我。

  一上午的检修工作结束了,徐阳和工友们帽子、脖套、睫毛上早已经都挂满了厚厚的冰霜,个个都像“白头翁”,头顶上还冒着热气。“下午的活儿挺多呢,咱们回去吧,吃口饭接着干,大家进屋把棉袄放暖气上烤一烤。”金色的阳光洒在徐阳脸上,挂着冰霜的睫毛上泛起点点金光。(完)

  2022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36个城市或地区先行实施,覆盖全国大部分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先行城市或地区符合条件的群众可自愿参加个人养老金,年缴费上限为12000元。

  中国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在欧美主要经济体大幅快速加息的情况下,中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全年1年期LPR和5年期LPR分别下降15个基点和35个基点,促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

  “在处理涉外商事争端等方面,企业家还需要补很多课。”吉林省政协委员、香港嘉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嘉宸表示,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相关机制,在涉外商事争端发生时,能够给予企业家帮助,减少沟通等方面的成本。

  来自体育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游泳运动学院副院长李娜就加强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出建议。她称,要鼓励学生在课后开展集体类体育运动项目,在锻炼中交流感情,在汗水中提升毅力。尤其在北京,相关部门应围绕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出台专门的行动计划,组织青少年前往冬奥场馆等地,参观、学习,交流,让学生在参观中加强沟通,在实践中领悟冬奥精神,切实推动北京冬奥精神在京华大地形成生动实践。

  一开始,7个人都是在业余时间碰头讨论项目。2022年上半年,在上海疫情期间,大家每隔两三天开一次视频会,加速了对彼此和对项目的认知。5个人决定辞职创业。

孙琳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