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华:发展绿色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新机遇 银行应将强化能力建设作为未来绿色金融发展基础

来源: 环京津网
2024-06-25 17:38:10

1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有4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日本三区,

  卓华表示,发展绿色金融,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之举,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业务发展机遇。 银行金融机构应该将强化能力建设作为未来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区域层面来看,“绿色、低碳”是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以下为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受邀参加2024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我是广州银行行长助理卓华。首先,非常感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搭建这样的一个平台,让我们共商金融高质量创新发展大计。同时,也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合作伙伴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长期以来对广州银行的支持和帮助。

  本次主题论坛,组委会给我的题目是“绿色投融资洞见与布局”,下面我将围绕这个主题,作以下分享。主要包括两方面:广州银行的绿色投融资发展情况,以及对广州如何支持绿色投融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以广州银行为例,简要介绍一下我们作为区域性地方法人银行的绿色投融资发展的探索实践。

  广州银行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履行好属地法人银行使命担当,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地走好走稳特色化、差异化经营发展道路。截至2023 年末,广州银行资产规模突破8300 亿元,目前在大湾区各个重要城市基本都有设立分行,开业机构已达到184 家,网点布局更是迈入“百行”队列。

  在绿色金融方面,我行自 2017 年起便开启绿色金融之旅——理念先行,行动有力。既以政策为导向,坚持战略引领,筑牢绿色金融发展之基,从顶层设计持续推动绿色投融资的“增量、扩面、提质”,不断地深化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又以机制为强化,充盈绿色金融发展之实,围绕治理架构、政策制度、产品创新、风险管理、自身运营等多个维度进行布局,全面赋能绿色业务提速发展。

  2020 年以后,我行更是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多措并举,坚持开拓进取,塑造绿色金融发展之态,逐步由“助力者”变成“引导者”。在投融资布局方面,我行抓住时代机遇,深耕重点领域,打造多元发展格局,提出“五大领域+四大结合+三大支柱+两大融合+一个跨越”的业务构想,促进绿色金融大发展。下面我具体解释一下:

   五大领域指的是明确“固废处理、水污染治理、清洁能源、节能改造、绿色建筑”五个重点发展领域,推进绿色信贷投放大幅增长,大力支持实体经济。截至2024 年3 月,全行五大领域绿色融资规模超270 亿元。

   四大结合指的是专注于绿色与普惠、供应链、乡村振兴、零售四大业务融合发展模式,在特色发展上深耕精研,构建绿色金融服务新生态。截至2024 年3 月,全行四大业务结合绿色融资规模超140 亿元。

   三大支柱指的是着眼打造“广州、深圳、南京”三大业务区域,逐步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在辖内分支推广,以点带片,扩面增量,全力推进投放落地,引导全行全面向绿色银行转型。截至2024 年3 月,三大支柱区域对公绿色信贷余额占全行对公绿色信贷比重超50%。

   两大融合指的是:一是将新金融与碳金融相结合,探索碳排贷、碳挂钩贷、碳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在现有的特许经营权质押贷、绿园贷、林权贷、环卫贷、优土贷等绿色金融创新服务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二是将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相结合,打造全新绿色金融业务管理系统与绿色环境大数据平台,全面提升绿色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个跨越指的是在融资规模力争上新的台阶。广州银行过去五年绿色融资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 50%以上,整体规模在大湾区的城商行同业中保持领先水平。截至2024 年3 月末,广州银行绿色金融融资规模635亿元。发行100 亿元绿色金融债券,是2023 年广东省地方法人银行最大发行机构;入选人行首批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机构,带动的碳减排量超 5 万吨。今年广州银行力争绿色金融融资规模突破 700 亿元,未来三年力争突破1000 亿元,持续保持在广东城商行领先地位,实现绿色金融领域的大跨越。

  大家都知道,发展绿色金融,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之举,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业务发展机遇。

  这两年,大家也看到了中央、省、市陆续发布了各项绿色金融政策。比如,2023 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绿色金融”定位为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有利于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向纵深推进,助推金融强国建设,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2024 年2 月,国家修订和发布新的绿色金融标准《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新增温室气体控制、绿色物流、新污染治理等“低碳转型”相关产业;3 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未来五年内构建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的目标。

  国家最新的《指导意见》提出的一系列举措的逐步落地,将有效推动我国绿色金融提质与扩容,从而为我们金融机构提供更为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特别是在转型金融、气候变化相关服务、碳金融市场、碳核算相关的数据服务、跨境绿色投融资等几个领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例如:转型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补充和延伸,一旦标准正式落地,业务量有望出现持续高速增长。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已正式重启,可以预见将与全国碳市场实现互补衔接,碳金融有望真正落地发展,碳衍生工具以及与碳资产挂钩的金融产品,将实质性地提升市场流动性,为市场主体提供与碳价相关的风险对冲工具和融资工具;国际供应链绿色化、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落地、转型金融产品与碳排放强度挂钩、强制碳减排市场覆盖面扩大等,都将不断强化对碳核算和强制环境信息披露的需求。

  上述政策的研读与行业趋势的分析,可以为绿色投融资领域的进一步跨越式发展提供更清晰的指引。银行金融机构应该将强化能力建设作为未来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例如,加快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弥补碳核算、统计及信息披露方面的短板、建立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突发事件应急披露机制、丰富与碳排放权挂钩的金融产品等;同时也应加大对核心企业客户的辅导力度,包括协助企业编制低碳转型计划、辅导企业开展低碳转型和采用合理的减碳技术,强化以温室气体排放为核心的信息披露能力建设、带动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开展碳核算、推动绿色供应链发展等。

  从区域层面来看,“绿色、低碳”是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因为就在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绿色”一词就出现了22 次。广州连续四年在全国六省九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还多次举办了绿色金融典型案例征集与推广活动,在去年更是将绿色金融典型案例颁奖活动列入了金交会开幕式环节,有效扩大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在2023 年公布的全省年度绿色金融改革50 个创新推广案例中,广州入选案例数量达31 个,入选案例数量最多、入选机构类型最丰富、入选案例“含金量”最高。

  从上面看,广州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成绩斐然。那能不能做得更好呢?接下来,针对广州如何支持绿色投融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利用广州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良好的金融基础,以绿色金融赋能产业科技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促进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现代化产业发展,为这些重点行业定制专属的绿色金融服务方案。

  二是借助湾区内各地区的产业资源禀赋与区位特点,广州可与兄弟城市加强联动,分工协作,错位发展,形成金融服务城市链生态圈。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广州与各城市的沟通与合作。利用香港、澳门在转型金融分类目录以及信息披露方面的国际视野,使广州成为转 型金融的发展典范。

  三是充分发挥“碳”优势,扩大广州“碳”影响力。构建以“碳”要素为核心的企业碳账户和个人碳账户体系。推动重点园区绿色低碳转型,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跨境碳资产交易和配置碳资产,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助力把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碳金融发展示范区。

  四是提高间接融资供给。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研究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机制,借鉴普惠机制与保险机构共保体、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联动作用,提高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相结合的企业补偿比例,强化普惠机制与绿色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金融支持。

  五是完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金融链,创建合作共赢的良好机制。完善“绿色+资本+信贷”的金融链式服务体系,为绿色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发挥杠杆和专业优势,实现绿色金融与金融创新的联动发展。

  最后,作为本地法人银行,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为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全面的绿色投融资服务,以金融之力赋能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广州市建设金融强市、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刘天行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