筼筜湖综合治理带来的启示

来源: 舜网
2024-06-12 04:35:05

  【光明论坛】

  作者:陈灿平(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筼筜湖综合治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发端。1988年,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主持启动“综合治理筼筜湖”,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开创了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30多年来,厦门市久久为功,一张蓝图干到底。如今,筼筜湖综合治理实现了从点到面、从水下到岸上、从单一治理到联合共治的转变,筼筜湖也蝶变为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的“城市会客厅”。“依法治湖”历史经验的总结提炼,对深入推进陆域、流域、海湾、海域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筼筜湖治理中提出的20字方针不仅是崭新篇章的开启,更指出一条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依法治湖”提出到“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与法治”,从基层治湖工作到全国全面依法推行河湖长制,从地方环境治理开始纳入法治化轨道到今天我国全方位参与国际环境治理并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变化背后,蕴含着深邃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彰显着对群众呼声的真切倾听和积极回应,印证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交融促进所展示的思想伟力与实践动力。以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也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康庄大道。从1989年厦门市政府颁布《筼筜湖管理办法》,到后来的升级版《厦门市筼筜湖管理办法》,再到实施地方性法规《厦门市筼筜湖区管理办法》《厦门经济特区筼筜湖区保护办法》等,厦门市出台了10多部涉海涉湖法规。每推进一步,都有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始终以严密的法治方式推进“依法治湖”。法律法规与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实现了从点到面、从水里到岸上、从单一治理到联合共治的转变,最终又推进并实现了环境友好、生态和谐、宜居宜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以及协同创新的嬗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进入快车道,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良好的生态环境,日益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支撑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国际良好形象的发力点。201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被写入国家根本法。201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被称作史上最严的法律,更有效推动了环境法治形成完整闭环。在专门法体系建设方面,我国已建立起包括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法、生态保护法、环境管理法在内的较完整体系。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实施与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修订,标志着污染防治法体系已基本建成。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等一系列区域、流域专门性立法,有力统筹了资源、生态和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的统筹治理。环境保护税法、资源税法以及《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 ,则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环境管理的法治化手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全国地表水Ⅰ—Ⅲ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提升23.3个百分点,达到84.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56%,重污染天数减少87%,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土壤环境质量发生基础性变化,建成涵盖8万个点位的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我国森林面积增长了7.1%,达到2.27亿公顷,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这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合促进的真理力量。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之一,充分反映我们党对现代化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筼筜湖治理经验也启示我们:加强法治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保障性、推进性作用,能够更好地助力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

  “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紧紧依靠法律和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见真章、出实效。“依法治湖”不仅改变了厦门的面貌,解决了当地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而且再一次印证了越是面对大仗、硬仗、苦仗,越要加强党的领导,越要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力量。筼筜湖综合治理这个经验必须坚持下去。

  据哈通社2日消息,哈贸易和一体化部与财政部国有资产和私有化委员会将按照法律规定程序,采取落实上述决议相关措施。

在进口方面,2022年2季度,全球IG进口前三名也是中国、美国和德国。

  工作人员全程护送,并准备了口罩和装有水、面包、方便面等食品以及政策宣传手册的爱心礼包等,确保务工人员安全有序抵达广州。

  “在全球气候治理问题上,大国行动至关重要。主要大国应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寻求更多合作共识,把气候议题放在国际合作的优先位置,积极落实在双、多边框架下达成的共识与承诺,为国际气候合作奠定良好基础。”谢来辉指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气候治理上展现出大国责任与担当。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帮助其实现减排目标。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客家先民历经多次迁徙的落脚点,也是明、清以来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享有“世界客都”“世界长寿之都”等众多美誉。

  时间流逝,这支笔划痕越来越多,笔帽由于频繁开合也变得松弛。后来,孙顾峰把它带回家,珍藏起来。

周佳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