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朔科技IPO:99%产品靠外协加工、境内市场份额下滑、“吝啬”研发投入 账上现金充足却要3.5亿补流?

来源: 海外网
2024-06-13 11:49:55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坤

  近日,汉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汉朔科技”)更新了财务资料,回复了深交所的二轮问询,继续冲击创业板。

  据招股书显示,汉朔科技是一家以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围绕零售门店数字化领域,构建了以电子价签系统、SaaS云平台服务等软硬件产品及服务为核心的业务体系。

  而从历次披露的招股书及问询回复来看,汉朔科技存在的几项问题却始终未解。一方面,公司主要收入来自境外,一直以来利润受到汇兑损益影响,存在一定“水分”。另一方面,汉朔科技愈发依赖大客户,近两年一半以上收入均来自前五大客户,而境内的收入与市场份额却逐渐下滑。

  此次上市汉朔科技拟募资11.82亿元,其中5.4亿元将用于门店数字化解决方案产业化项目,2.92亿元将用于AIoT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或与汉朔科技一直以来依赖外协加工、研发投入规模较为“吝啬”并不相符。同时,即便在公司现金充足的情况下,仍要3.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超九成收入来自境外存汇兑损益“水分” 境内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据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汉朔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6.13亿元、28.62亿元、37.75亿元,实现同比增长分别为35.50%、77.44%、31.91%,三年间年度复合增长率为52.99%,增幅明显。

  营收持续增长的同时,汉朔科技的盈利表现却并不稳定。2020-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2亿元、-0.07亿元、2.08亿元、6.78亿元。其中,2021年由盈转亏,同比骤减107.69%,而2022年与2023年 ,却又实现了数倍的增长。

  净利润的高增,在一定程度上与汉朔科技的收入主要来自境外相关。据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汉朔科技的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2.26亿元、26.63亿元、36.13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6.04%、93.05%、95.72%,其中大部分收入来自欧洲地区。

  而主要收入来自境外,汇率变动产生的汇兑损益也自然会对公司的利润带来影响。据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汉朔科技的净汇兑收益分别为-3067.01万元、7808.46万元、1.15亿元,占各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23.45%、34.57%和14.62%。可以看出,在陷入亏损的2021年,公司存在净汇兑损失3067万元,而盈利高增的2022年及2023年,也离不开净汇兑收益的助力。更何况,未来汉朔科技也将面对着汇率变化可能给公司利润带来的进一步风险。

  不仅如此,汉朔科技一直以来还存在着依赖大客户、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问题。据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汉朔科技的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合计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9.17%、 56.37%、55.14%,尤其是近两年占比在一半以上。未来一旦出现客户的流失或者订单减少,自然难免会对汉朔科技的收入与盈利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占比逐年升高的境外收入自然也就意味着汉朔科技在境内市场的收入与市场份额有所下滑。在问询函的回复中,汉朔科技表示,2021-2023年,汉朔科技来自境内地区的收入金额分别为3.87亿元、1.99亿元、1.62亿元,其中2022年、2023年分别同比下降48.51%、18.73%,收入占比从23.96%下降至4.28%。与此同时,汉朔科技的境内市场份额也从2021年的67%降至62%。

  而在德勤《2023全球零售力量Top250》统计的百强零售客户中,目前汉朔科技的转化客户占比为18%,在美国零售联合会统计的全球收入前十大零售客户中,汉朔科技服务的客户仅有1家(Aldi,全球第5),相比其他境外竞争对手,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99%产品靠外协加工、“吝啬”研发投入 账上17亿仍要募资补流3.5亿是否合理?

  从生产模式来看,目前汉朔科技近年来愈发依赖外协加工。据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汉朔科技整机外协加工数量占整机产品总入库数量比例分别为89.57%、99.19%、99.83%,可以看出,基本所有的产品均来自外协加工,自主生产寥寥无几。

  这样Buy-Sell的模式,一方面更为依赖上游供应商,对成本及产品质量控制相对有限。另一方面,也对公司的技术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近年来汉朔科技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却并不突出。2020-2023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2亿元、1.22亿元、1.24亿元、1.68亿元,可以看出,尽管同时期公司的收入规模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研发费用规模却并未出现大的变化,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56%、7.57%、4.32%、4.46%。

  然而,虽然平日中汉朔科技对研发投入较为“吝啬”,但此次上市募资却要拿投资者的资金大手笔投入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据招股书显示,汉朔科技拟募资11.82亿元,其中5.4亿元将用于门店数字化解决方案产业化项目,2.92亿元将用于AIoT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3.5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不仅如此,需要注意的是,门店数字化解决方案产业化项目似乎与汉朔科技当前基本依赖外协加工的生产模式并不相符,汉朔科技一边表示募资将用于提高其生产制造能力、加强对供应链的掌控力度,一边表示公司未来仍将采用以外协加工为主、自主生产为辅的生产模式,电子价签终端产能规划为外协加工的影响较小。

  更何况,截至2023年底,汉朔科技账上的货币资金为17.33亿元,近年来现金余额在持续增加。同期,公司不存在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3463.63万元,净流动资产超过17亿元。换句话说,当前的汉朔科技有自身“造血”能力,且不存在资金压力,流动性较好,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募资补流3.5亿元,是否合理?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中国驻南非大使馆的通知也显示,根据新冠疫情形势发展和便利人员往来需要,自南非时间2023年3月1日起,允许搭乘自南非赴华直飞航班人员以抗原检测(包括用试剂盒自测)代替核酸检测。

  2023年,高校毕业人数再走新高,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依旧复杂严峻。但与此同时,一些生产制造行业缺工现象普遍,不少企业面临“招工难”、“用工荒”等问题。

  所谓“强迫劳动”的泛化使许多国家的众多产业被卷入该法案,美国的西方盟友也遭受重大利益损失,引发国际社会不满。因此,该法案在持续实施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引发盟国政府、跨国企业和本国居民的强烈抵制。

  同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发布会上指出,2023年中国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是主基调,从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是可控的,因为当前中国经济处在恢复发展的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供给比较充足,居民通胀预期比较平稳,具备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建议,稳步推进交易所公司制改革,提高交易所自主权。借鉴北交所公司制的改革经验,平稳有序地在三个市场板块实施公司制改革。在完善证券市场法制、自律监管机制的基础上,将上市审核权、规则制定权、自律监管权等交给证券交易所,突出交易所的监管主体责任,充分授权证券交易所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制定自律规则。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考虑到中国实行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仍有较大空间,且2022年基数较低,如果不出现“黑天鹅”事件,今年中国经济增速超5%“没有问题”。

叶志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