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机器人成“上海制造”转型新引擎

来源: 能源网
2024-05-27 12:45:30

  中新网上海5月26日电 (尹倩芸)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浪潮的到来,正重塑着制造业。在迈向智能制造的过程中,机器人正成为“上海制造”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近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上海,探访过程中立刻就能感受到这里机器人“含量”之高,随处可见机器人的工作身影。

  在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临港基地数字化工厂,多台机器人同时工作,流水线上平均每70秒左右就能下线一辆车。正泰集团上海松江园区的正泰电气变压器车间里,机器人叠装薄为0.23毫米的硅钢片,一天可完成6名工人的工作量。

  传统炊具制造商爱仕达则完成了从一口锅到机器人智能制造的华丽转身,自主打造机器人全产业生态链,并将其应用于数字化工厂。

  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机器人的加入成为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助力。爱仕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合林提到,传统制造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通过布局机器人,爱仕达改变了传统工厂的经营模式,也完成了数智化转型。

  经过多年发展,上海已拥有非常强的机器人制造能力。在企业层面,国际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安川和库卡)均在上海有所布局。本土机器人领先企业新时达、节卡、新松等也在上海不断扩大产业布局。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自动化生产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工业机器人密度代表每万名员工中运行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也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参考。

  上海作为全国首个将机器人密度纳入统计的城市,重点产业机器人密度达每万人383台 ,重点产业规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达每万人426台,居世

  2023年,上海工业机器人产值为249.02亿元,产量约6.6万台,位居全国前列。眼下,上海正全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万台工业机器人进智能工厂,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产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每万人500台。

  在上海产业政策支持下,机器人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目前,其正推进国家级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研发开源人形机器人原型机、攻关具身智能大模型等关键技术,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育、平台支撑为一体的创新生态。(完)

  “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国际大都市的感觉,是非常有人情味的。”

  该节目由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指导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香港丽新·横琴创新方、澳门自强文创智库联合主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作为支持单位。节目荟萃了粤港澳三地的知名艺人和表演团体,包括钟镇涛、陈晓东、黄俊英、倪惠英、东山少爷等。

  时过境迁,绝代双骄进一步临近职业生涯的尾声。而在梅西世界杯圆梦之后,绝代双骄的争论也结束了。

<strong>  习近平发表讲话</strong>

  代表们一致表示,总书记的“江苏足迹”是人民领袖对江苏人民的关心厚爱;总书记在江苏参选全国人大代表,是江苏儿女的莫大荣光,更是全省人民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动力!

  <strong>二、投入强度较快提升,达到2.5%以上的新水平</strong>

许孟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