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颜值与智慧并存 秦岭脚下的凤堰梯田你了解多少?

来源: 百度新闻搜索
2024-06-06 17:52:27

  凤堰梯田位于陕西南部的安康市汉阴县,是秦巴山区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梯田。一阶阶的梯田中,把中国千百年来的农耕智慧发挥到了极致。

  总台央视记者 郑怡哲:我身后的这些大面积的梯田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延绵数十公里的梯田,从山脚盘绕而上,层层叠叠地铺展在凤凰山的山腰上。如果从高处俯瞰,已经栽了秧苗的地块是青绿色,和大地本来的土黄色、周围的村庄、远方的青山相映成趣。这里的地理形态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这些随山就势开垦的梯田,经过几百年的使用,没有出现垮塌,土地依然肥沃,历经风霜雨雪延续至今,展现出了极高的工程韧性。不仅成为大山深沟里重要的粮食来源,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结晶。

  眼下,万亩凤堰梯田迎来插秧季。大如曲池,小似新月,一行行秧苗整齐排列,绿油油的稻苗长势喜人,为梯田披上新“绿装”。

  然而,用梯田种植水稻,对水的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梯田的水从哪里来?

  汉阴县水利局正高级工程师 李权兵:凤堰梯田是三面环山,南边就是汉江干流,有水汽蒸发,在三面环山的阻挡之下,形成了涡旋。其实是很大的一片云彩,后续也会产生局地小气候的降雨。

  刚刚还晴空万里,说话间,就又下起了一阵小雨。独特的地理结构带来了充沛的降水,沿着黄龙沟、茨沟、冷水沟、龙王沟4条溪水向下游流去,按照从高到低,通过“田、渠、塘、溪”体系实现了最有效的逐级自流灌溉。

  汉阴县水利局正高级工程师 李权兵:它是借用自然之力,用山地之势。和我们所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理念很契合。就像树状毛细血管系统一样,保证了梯田的灌溉水源供应。

  古梯田:移民农耕文化结合的“活化石”

  凤堰梯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独特地形地貌,充分尊重自然规律,是人与大山之间达成的默契。 作为农耕文化的“活化石”,凤堰万亩梯田,还见证了这里南北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明清时期,两湖、两广、闽粤、赣皖等地区居民大量向西部川陕地区迁徙,进山垦荒邨居,使汉阴成了名副其实的移民县。凤堰梯田的大规模建设是也是在这个时期。

  总台央视记者 郑怡哲:吴家花屋是一座不折不扣的湘派宅院。前后飞檐滴水,正房雕梁画栋,厢房、回廊曲折萦绕,院内百花荟萃,所以当地人美其名曰“吴家花屋”。 现在花屋正对着的东面就是肥沃的凤堰梯田。所以这座位于陕南的百年湘派建筑的背后,不仅体现了两地在建筑风格上的差异,而且也见证了来自南方的水稻种植技术是如何随着人员的流动一同扎根在秦巴山区的梯田之中的。

  2012年3月“陕西汉阴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正式揭牌对外开放,这是一座以移民、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开放式生态博物馆。古梯田、沟渠堰塘、古建宅院以及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包含在其中。

  汉阴县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馆长 兰宗:凤堰移民生态博物馆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活态的文化遗产,以及与其相关的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系统,让陈列在大地上的文物活起来。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这些年,当地加大生态农业扶持力度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带领百姓向农旅结合方向迈进。凤堰梯田还在原来一季水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季油菜花,“稻油轮作”不仅让这里丰收连年,更是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下了四季如诗的注脚。

  春游金色花海,夏观水田插秧,秋闻稻花飘香,冬听雪落村庄。凤堰古梯田是秦巴大地的一幅画卷。随着一批农业文化旅游项目的启动,这里再次焕发生机与活力。

  汉阴县漩涡镇堰坪村党支部书记 吴新树:堰坪村作为凤堰古梯田核心景区,还一直保留着几百年前的传统耕作方式,能够让游客近距离面对面体验农耕文化。

  然而,传统的耕种模式对农户来 说也面临着产量低、无法机械化等问题,村民种植意愿不高。为了留住梯田农耕文化之根,当地政府通过引入富硒生态水稻,支持土地流转复垦,发展“订单农业”生产有机大米产品等措施,重现梯田农耕盛景。目前,整个梯田的水稻栽植已经接近95%,今年汉阴凤堰梯田预计种植水稻超1万

  同时,当地推进凤堰梯田农村生活污水、土壤污染防控,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68.2%,2023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9天,汉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成片的梯田,由粗放型种植变为有机科学种植,从发展单一种植业到与旅游等多产业的深度融合。

  通过梯田,我们能读懂古人生存的往昔,也能看到如今人们为未来做出的改变。沿着梯田拾级而上,流水潺潺,秧苗茁壮,这一方水土在保护和发展中,不断创造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焕发出新的活力。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2/64/11459601436542361252.jpg" alt="" />

  中国2022年物价数据12日揭晓。去年全年,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单月涨幅始终运行在3%以下,全年上涨2%,大幅低于美国8%左右、欧元区8%以上、英国9%左右等发达经济体涨幅,也明显低于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7%—10%(1—11月份)的涨幅。

  2022年,受多重因素冲击影响,广东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突出,经济发展遇到多年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广东率先出台两批214项稳经济具体举措。同时,全年退税减税缓税降费高达4656亿元、力度历年最大。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广东工业投资增长12%,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韧性和发展实力。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广州1月12日电 (程景伟 林荫)记者12日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工作人员日前在整理新近采集回来的红外相机素材时,发现了一大群白鹇入镜的珍贵画面。据估算,该公园内有超过4个白鹇种群、最大种群数量超过10只,这也是东莞市首次监测记录到野生白鹇种群。

  她也预计,2023年中国房地产活动会企稳,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减小。预计房地产销售量和新开工面积在最近一两个月将会见底,今年三四月份(扣除季节性因素后)开始环比出现反弹。今年全年,房地产销售量和新开工面积从当前的低谷逐渐回升,环比增长或将达到两位数。

  近海大量养殖紫菜、海带等经济海藻的案例,已证实大型海藻养殖在提高综合养殖效益、缓解海水富营养化、减少并降低赤潮危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综合生态效益。

吴彦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