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学生用5分钟短片讲述蒙文春联背后的“铸牢”故事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03 01:19:12

  一只羊角是 蒙古族小男孩巴特尔手中的“笔”,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的雪地,则是他的“纸”。站在这张白茫茫的纸上,巴特尔正学着写下一副“蒙文春联”……

  这一画面来自名为《春风吹又生》的5分钟短片。不久前,这部由华中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拍摄的短片,获得了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板块的最佳作品奖。

  全片以“蒙文春联”为线索,讲述了12岁的巴特尔向蒙古文书法传承人巴音达拉学写“蒙文春联”的故事。

  白节是蒙古族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近年来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中出现了不少新内容,贴对联就是其中之一。在博州,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喜欢贴蒙文春联。巴音达拉介绍:“很多蒙古族牧民认为,门口贴上蒙文春联会更有‘家’的感觉。”每逢过年,巴音达拉便用蒙文书法设计出不同的春联,送给当地的农牧民。他还利用周末在博州青少年宫为当地的孩子开设免费的蒙文书法课,教他们写蒙文春联。

  这件事引起了从武汉来的支教学生们的兴趣。“我们的服务地是有着35个民族的城市,援疆支教让我们为这里带来了新的知识,但同时,当地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也在滋养我们,所以我们想把看到的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短片导演余典说。

  在拍摄短片的过程中,支教的学生们一次次被感动:阿丽腾阿姨临时改变家庭活动,只为给摄制组提供拍摄场地;巴音达拉老师开着随时会陷入泥地的二驱车,也要坚持接送摄制组……

  短片中,扮演巴特尔的小演员银子贺来自多民族组成的融合家庭:爸爸是汉族人,妈妈是蒙古族人,姥姥、姥爷也是蒙汉结合。据悉,在博州,和银子贺一样,蒙汉结合的“多民族融合家庭”还有很多。

  “石榴千房同膜,是友谊、团结、亲密无间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显化,也是我们拍摄《春风吹又生》这部短片感受到并想与大家分享的。”余典说。(完)(《中国新闻》报作者刘益伶报道)

  菌落总数不合格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菌落总数超标说明产品的整体卫生状况较差,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不同汽车品牌对经销商的管理方式不同,很多厂家不允许经销商做汽车团购。”某车企主管销售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一方面,汽车团购会引发一个区域的价格战,扰乱市场秩序。另一方面,一些经销商为了从厂家拿到较低价格的车辆,可能会借着汽车团购的名义来冒充大客户,但很多团购最后的成交量并不大。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推崇实干,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党员干部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高雄市长陈其迈6日至佛光山追思,其发文说,听闻消息万般不舍,已成立项目小组,全力协助治丧。

  随着内地与港澳恢复全面通关,游客互访呈现“双向奔赴”态势。

  任务完成,侦察队员们又接到“迅速前出,对‘敌’残余力量展开破袭”的命令……

李俊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