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生物学研究称,小恐龙或振动带羽原始翅膀惊扰猎物

来源: 能源网
2024-05-31 20:07:13

  中新网北京1月26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最新发表韩国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篇古生物学论文称,小型杂食和食虫恐龙可能会扇动小巧、有羽毛的原始翅膀,把猎物从隐藏处惊吓出来。

  论文作者制造出一只名叫Robopteryx的机器恐龙,用于研究蚱蜢对不同的潜在惊吓行为作何反应,推断这些结果可有助于解释为何在某些类型的恐龙中,羽翅的演化早于能够飞行。

  该论文介绍,虽然人们已经发现大量有羽恐龙物种遗骸,但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名为廓羽盗龙类的类群被发现有羽状羽毛——飞行所需的那种羽毛。化石研究表明,它们最初发展出小而原始的或者说雏形的翅膀,没有强壮到足以飞行,其功能迄今未明。

  在本项研究中,韩国多所高校科研人员合作,他们假定这些雏形翅膀被用于“惊扰捕猎”(flush-pursuit)觅食,这一捕猎策略在多种现代食虫和杂食鸟类物种中可见,如走鹃(Geococcyx californianus)和小嘲鸫(Mimus polyglottos)。这一策略中,捕食者展示出翅膀和尾巴上颜色对比鲜明的羽毛惊吓猎物,使之从隐藏处逃出,从而可以追踪捕获。

  论文作者用机器恐龙Robopteryx来测试他们的假设,Robopteryx基于一种廓羽盗龙类的恐龙尾羽龙(Caudipteryx,两足、孔雀大小的捕食者,生活在约1.24亿年前)的体型、外形,以及估测的运动范围所制。随后,他们用Robopteryx模拟了一些惊扰捕猎行为的变化,包括完整地从张开雏形翅膀并竖起尾部、伸展停顿、然后收回,并观察蚱蜢对这些展示行为的反应。此次选择用蚱蜢,是因为它们对惊扰捕猎行为有反应,并属于直翅目,该目昆虫与尾羽龙曾共存于同一时期。

  论文作者发现,使用雏形翅膀展示惊扰行为,与蚱蜢逃走的可能性(使用翅膀雏形时有93%的测试蚱蜢逃离,不用则是47%)以及Robopteryx在蚱蜢逃走时与蚱蜢的距离,都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他们还发现,翅膀雏形上有白斑以及尾部有羽毛,与蚱蜢逃离可能性显著相关。

  论文作者 总结说,他们用Robopteryx测试得出的结果支持了惊扰捕猎假说,这也为有羽毛的翅膀和尾部最初在恐龙中的演化提供了新视角。(完)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7/8/5158816495740133848.jpg" alt="" />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7/68/12109877059945067388.jpg" alt="" />

  基于生活服务类商户开工营业情况构建的生活服务业经营活力指数显示,自12月最后一周以来,该指数逐日上升,表明越来越多的商户正从疫情影响中恢复,纷纷开工营业。同时,我们基于全国80城办公场所人流量数据构建了在岗率指标,数据也呈现了相同的结论,近期我国办公场所在岗率已较上月低点快速恢复了近10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分别恢复32.9、14.0、14.6、15.5个百分点。

  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东北部是中国内陆最大咸水湖青海湖,北部祁连山是重要水源涵养区,素有“中华水塔”美誉。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拉萨1月7日电(记者 江飞波)“我们一家三人乘坐的是Z166次火车,到达上海后再转乘前往江苏常州老家。”1月7日,2023年春运启幕,拉萨火车站乘客胡茂松对<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介绍,他们在西藏波密县工作,春运首日正式踏上返乡过年的路途。

  【同期声】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的重要讲话:全党同志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同志们,党的二十大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白山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