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首届民航智能建造论坛在广州举行

来源: 中国网推荐
2024-06-15 00:14:44

  中新网广州5月10日电 (记者 郭军)由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机场集团”)联合组织,广东民航机场建设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首届民航智能建造论坛5月9日至10日在广州举行。

  本届论坛深入交流研讨BIM技术应用和民航智能建造新技术、新应用、新成果,推广智能建造示范工程和典型 案例,旨在大力推动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工业化、智能化升级,不断提升机场建设品质,助力发展民航新质生产力

  在案例学习与理论交流基础之上,论坛精心策划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以下简称“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场景观摩环节。各嘉宾近距离观摩BIM+AR、三维激光扫描、BIM+360全景影像技术应用场景及建筑机器人展示等,在前沿科技与实际工程、虚拟技术与现实应用的融合中,更深刻理解智能建造概念、流程及其带来的行业变革,感受科技带来的效率与创新。

  据悉,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总投资537.7亿元,主要新建T3航站楼、西二和东三两条跑道、综合交通中心以及T2航站楼东四、西四指廊。

  截至目前,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成果显著,主要包括:智能建造协同管理平台全面上线,打通了工程各个环节信息数据的有效传递和实时共享,实现建造全过程进度、质量、计量多维合一,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深入开展数字化转型课题攻坚,研究成果获评多项荣誉;牵头组织编写民航行业BIM统一标准及专业分册,实现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项目标准“五位一体”等。(完)

  基础研究当下的根本困境,实质上指向经费分配结构问题。专家指出,基础研究的典型特点是基础性、长期性和难以预测性。对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基础研究而言,这种以竞争性项目为中心的支持模式会造成科研人员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主义导向,在选题上更看重能否在短期内出成果,使得基础研究有限的经费并没有流向真正重要的原创性研究上,经费投入产出效益不高。“这样的模式并不十分适合基础科学研究,科研人员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持之以恒地探索。”庄辞说。

  他说,淄博可能会因为烧烤等因素吸引一些外来游客,但他们并非淄博房地产市场的主要购房群体,淄博本地的经济和人口状况才是影响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关键因素。

  专家建议,随着中央科技委成立,下一步应从顶层设计上理顺整个基础研究资助体系,对同类项目进行清理,明确不同科研管理机构的资助定位,比如基金委更聚焦原创性或自由探索型基础研究,以长期滚动资助为主;科技部负责与国家战略需求相关的重大专项和国家实验室,抓大放小,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攻关”。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中国威胁论”已成为澳大利亚扩军备战的借口,这种做法与美国、日本等国如出一辙:先确立假想敌,再请求拨款,以扩军备战。

  今年就此发声的美国高官,轮到负责南亚和中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唐纳德•卢。这位美籍华裔官员,和印度渊源颇深,他曾在美国驻印度大使馆工作。

  2001年,65岁的黄令仪已经进入退休生活,但她的志向还没有实现。此时,中科院胡伟武教授等人向全国发出了打造中国芯的集结令。他们亲自找到黄令仪,邀请她一起搞芯片。

曹雅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