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

来源: 华声在线
2024-06-07 21:37:06

  记者:苏剑

  发于2024.3.18总第1132期《 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3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会议指出,“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

  会议指出,本轮“以旧换新”要“结合各类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差异化需求,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在涉及领域方面,“积极开展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可见,本轮“以旧换新”更多的是集中在以耐用品为代表的大宗消费方面。与疫情以来的汽车税费减免等消费刺激政策不同,会议明确指出要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表明政策的力度是空前的,拟达到的目标是明确的。

  与2008年末开始的“家电下乡”相似,本轮“以旧换新”有部分原因是外部需求衰退,意在扩大内需市场,稳定经济增长。与之不同的是,其一,需求不同,如果“家电下乡”是满足居民生活中刚性需求的话,那么本轮“以旧换新”则是满足改善性需求,在居民基本生活物资得到满足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标准,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其二,目标群体不同,“家电下乡”更多的是填补农村家用电器的空白,即针对的是农村家电消费供给不足的问题,而本轮“以旧换新”的提出则不存在这一问题,当前即便是农村家庭也早已实现了家电的普及,本轮的目标群体主要是已有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拥有者。

  鉴于本轮“以旧换新”的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

  第一,引入相对“淘汰”模式。本轮“以旧换新”针对的是改善性需求,相对于刚需,消费者具有更大的选择性。在经济下行压力存在的情况下,面对支出较大的耐用品改善性消费,大多数消费者存在延迟消费的心理。要保证政策达到“更新换代规模效应”,对于部分商品需要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对于汽车消费来说,可以对特定类型的车辆比如新能源车给予更大的补贴、税收优惠以及推动该类型车所需要其他配套设施的普及和完善。对于家电等消费品来说,则可通过相应兑换规则的制定,来引入相对“淘汰”模式,进而促进以旧换新,减少延迟消费。例如,可通过兑换标准的制定,明晰旧家电的流通价值,进而明晰旧家电的相对淘汰成本,促进居民尽快处理旧家电消费,减少家电的延迟消费。

  第二,尽快制定标准。“以旧换新”首先需要设定“换”的标准,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设定标准。从消费品的维度,需要设定“旧”兑换“新”的标准;对于“新”也可以设定不同的补贴、折扣、兑换标准,即便优惠力度不大,也会产生倒逼厂商产品升级的效果。

  “以旧换新”的目的是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但并不意味着要浪费。所以,在“以旧换新”的过程中,应该切实考虑消费者的权益和资源的配置效益。

  第一,加强耐用品的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兑换”分为“回收”和“再利用”两个部分。“回收”部分,就是收旧换新,这部分主要涉及标准的制定以及平台账户的运维,“再利用”部分则是通过改善性需求的差异化,来进一步提高社会效用。鉴于个人喜好、消费水平的不同,部分替换下来的旧消费品性能可能依然好于相对低价位的新消费品,这样通过合理的积分兑换及二手平台的构建,可使双方均获得满意结果,进一步提高兑换双方的效用。“兑换循环利用”平台搭建的意义在于提高了存量家电等耐用品的流动性,加快了家电产品淘汰升级的进程,促进耐用品消费的同时,还提高了流动人口、租房人群的生活质量。二手家电的流通,尤其利好房屋租赁市场的发展,促进人才的流动。

  第二,要尊重居民私有财产的产权。家电、汽车都是居民的私有财产,而且一般情况下都是家庭耐用品中的“大件”,价值较高,在居民的财产中价值占比较大。应切实考虑现有消费品拥有者的权益和经济状况,坚决杜绝以法律、行政命令等手段使家用耐用品强制报废的做法,切实保护居民的产权。应该在居民自愿的基础上实施“以旧换新”。政策的设计和实施要保证实现“帕累托改进”,即使得部分人福利增进的同时不伤害其他人的福利。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第10期

  这是一个总结与展望的时刻。

  完善制度 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

  “张孃孃,你血压控制得还可以,注意饮食要清淡些,少油少盐。”社区医生曾玲莉总是给张超英打电话,叮嘱几句。张超英告诉记者,经过社区医生的治疗,她的身体比以前好了很多,“现在,我也非常注重锻炼身体,还是社区舞蹈队队长呢!”

  本片的叙事风格同样极具中国美学特征。无论是《小妖怪的夏天》中清新、治愈的国画风,还是《鹅鹅鹅》中非常写意化的表达,都会让中国观众生出熟悉与亲切之感。《林林》将3D动画与素描结合的尝试,更是对中国美学的一次多角度诠释。这或许也能给我们带来启示:中国动画的制作,未必要片面追求技术的高、精、尖,而是应该回归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与风格。

  “不知不觉,这已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了。每天日复一日地巡线,老师傅们说的铁脚板我不知道练成了没有,但是每天晚上下班回家路上,看到千家万户都亮亮堂堂的,我心里也觉得自己很光荣。”“95后”电力运维人员郝鑫宇说。

  “天津大学这些年合成生物学发展的最大成果其实是培养了人才,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合成生物学发展贡献了大量高端人才,积蓄了创造未来的力量。”中科院院士、天津大学副校长元英进说。

吴明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