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厚植科创“沃野”

来源: 安徽网
2024-06-16 07:27:03

  中新社上海3月26日电 (记者 李姝徵)作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正厚植科创“沃野”,着力培养未来产业。

  记者从26日召开的“2024临港科创大会”上了解 到,临港新片区科技创新正迈入“2.0时代”。

  2019年9月,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整体搬迁至临港新片区。“经过将近三年的发展,我们发射了包括试验二十号C卫星在内的一系列相应国家重大的战略需求的卫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院长胡海鹰当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官方数据显示,临港新片区已集聚卫星制造和卫星应用领域创新平台2个,国家、省部级实验室4个。临港新片区正积极推动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突破卫星批量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基本建成低成本脉动式卫星批量生产线,力争建成中国领先的卫星智能化、标准化、批量化制造基地。

  “科技创新带来的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是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处长陆瑜表示,科技创新将是临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临港新片区着力构建未来智能产业集群、未来能源产业集群、未来健康产业集群和未来空间产业集群。此间官方提出,目标到2030年,临港新片区未来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

  据陆瑜介绍,临港新片区已落地的上海交大智能制造平台、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平台等16家新型科创平台、科研机构发挥特色优势,围绕新材料、人工智能、空间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与创新企业深度合作。

  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临港新片区。在当日会议现场,RISC-V生态创新中心、同济卓越工程师学院、智能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筹)等7个科技创新项目签约落地。

  陆瑜表示,“以企业为主体”是临港新片区厚植科创“沃野”的关键一步。当日新认定的3家创新联合体和1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以及正式揭牌的长三角—天岳国家技术联合创新中心、上技国际全球离岸创新网络基地,进一步凸显企业在临港新片区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

  中国商务部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499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流向高技术产业的外资同比更是大幅增长了12.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7.1%,高技术服务业增长6%。业界认为,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增速明显高于整体吸收外资增速,意味着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市场发展空间大以及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

  当地时间2023年6月7日,美国前副总统迈克·彭斯64岁了。这一天,他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庆祝了自己的生日,宣布角逐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

  总体而言,布林肯本次访华有为中美关系破冰、推动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在实质性议题取得合作进展的契机,但美国人自己都对此访结果不乐观。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坦言,美方不指望此访期间美中关系取得任何突破。

  不久后,从外地赶来北京的研学团也将如潮水般涌入北京。“整个暑期,除门头沟等郊区,北京市区酒店几乎订不到整段时间的批量客房,酒店反馈说,都被研学团包了。”一家创立十余年的教育机构顾问严初吐槽说。

  “我们不能把所有功能统统附加到一片森林上。”水土保持专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余新晓表示,应该把“绿化”放在国土空间优化的格局来考虑,而不是单纯的植树播绿。因为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大面积植树造林,有些地方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宜裸则裸、宜沙则沙。

  西门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博乐仁:我们将投资11亿元人民币,在成都打造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中国智造基地,同时我们宣布将成立西门子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全面提升在自动化、数字化领域的研发与制造能力。

彭尚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