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十三陵计划2030年前实现陵寝全面开放

来源: 学习网
2024-06-14 17:22:24

  昌平区是北京“三条文化带”汇聚区,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近年来,该区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发挥资源禀赋优势,连续两年举办的明文化论坛,已成为北京重要文化品牌。

  2024明文化论坛将于7月13日开幕。冯志明表示,该区将以2024明文化论坛为抓手,将十三陵地区乃至整个昌平区打造为全球明文化研究交流体验中心,推动明文化活态传承,发挥明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增加城市活力,拉动文旅消费,提升城市美誉度。

  在逐步扩大文化遗产开放范围方面,今年初,昌平区开通了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首条空中游览航线,解锁了市民打卡明文化遗产的新视角。接下来,将贯通明十三陵主神道,开放石牌坊公园、新行宫遗址公园,依托兆域边墙,建设主题游径及观景打卡点,复原沉浸式文物虚拟场景,更好呈现昌平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古建之美、明文化之美。当前尚未对外开放的明十三陵陵寝,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陵寝全面开放。

  在着力提升文物展示展览水平方面,昌平区将加快数字化和智慧景区建设,提升定陵博物馆、居庸关长城博物馆等展陈水平,建设万娘坟石刻博物馆,加强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展示;发挥 明十三陵博物馆文物数量多、种类全、价值高的优势,在全国各地举办多场明朝文物专题展。

  该区将联合首都博物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等10余家文博机构,共同举办“明韵风华 国之重宝——明代文物珍品展”等大型展览,打造集遗产保护、文物展览、文化研究、学术交流、文化体验、文创研发为一体的明文化研究、交流和体验核心区,充分展现明文化独特魅力。

  在持续加强明文化保护活化利用方面,当前,昌平区正在实施政府街城市更新项目,通过城市更新方式留存永安古城记忆,焕发明文化时代风采;办好居庸山月中秋诗歌晚会、明文化节、长城夜游、服饰展演等“明文化+”系列活动,让市民沉浸式体验明文化。

  年轻科研人员能在适宜的岗位上大放异彩,得益于研究院转型发展所需、任务拓展所需。面对新职能新任务,该研究院既从内部深度挖潜,又从全军精准选调,大胆起用青苗俊才。

  此时,该院为科研人员配备的专业科研助理大显身手。科研助理们协助科研人员在最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出版工作。这位科研人员为科研助理们热情点赞:“科研助理为我们科研攻关节约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那些在家的老年人,如果没有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这样好的条件,如果发病就很危险。尤其是我们在隔离期间的生活也得到了保障,工作人员比亲人还亲。”辛义感慨道。

  1月9日,世界香·中国红2023世界三大高香红茶汇聚祁门,展开对话,吸引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亚洲茶叶联盟和印度、斯里兰卡茶企代表、重点红茶采购商、渠道商等论道,点赞祁门红茶。在国内外茶业界刮起了祁门香的旋风。

  <strong>10.汕头海关缉私局侦办“4·22”涉嫌逃避商检出口冻海产品、骗取出口退税案</strong>

  儿童奶商训练营通过设立营养角、开展儿童食育课,深入试点幼儿园,向幼儿科普乳制品相关的营养知识,还将科学饮奶的知识通过奶商手指操、奶商歌、绘本、舞台剧等儿童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创新形式,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在“玩”的过程中,提升其科学饮奶的意识,助力养成科学饮奶的习惯。不仅如此,儿童奶商训练营还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影响孩子身边的重要角色,包括家长讲座、保健医培训、教师牧场参观等,以多种方式让家长、教师切身感受到牛奶以及科学饮奶的益处,反响强烈,受到家长、幼儿园老师们和相关专家的一致认可。截至目前,儿童奶商训练营已经在全国21家幼儿园落地,惠及近28,000名儿童及其家庭。

邓仪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