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地铁上的读书人

来源: 红星新闻
2024-05-31 18:09:23

  走进地铁,在拥挤的人潮中,总能发现手捧书籍专注阅读的身影。他们构筑起车厢中的精神文化空间,为行色匆匆的地铁线路增添了一抹亮色。

  近期,笔者在北京采访了数位地铁上的读书人,跟随他们的脚步,在拥挤的车厢中打开一本书,享受地铁阅读的“慢”时光。

  地铁上的“流动书单”

  “向北向北”真名朱利伟,是北京一位从业十余年的出版社工作人员。今年是她拍摄北京地铁阅读者的第7年。她将这些读书的身影放进名为“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豆瓣相册,经由这一相册,读者能够看到更多阅读的可能性。

  “对我来说,拍摄地铁上的读书人不是一件需要刻意坚持的事情。我喜欢阅读、拍照,也喜欢观察身边形形色色的人。这三种爱好融合在一起,这件事情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持续记录的同时,朱利伟也在制作“地铁书单”——被乘客选中的图书,至今已有1200余种,涵盖文学、学术、社科、职业技能提升等多个类别。

  在另一社交平台小红书上,一位名为Sophia的博主也在默默记录着北京地铁读书的瞬间,并尝试拍摄北京地铁上看书的人,将照片发布在账号“北京地铁看书的人BOT”。随后,许多热心网友开始自发地记录。至今,账号评论区依然能收到源源不断的投稿,书目的题材和种类也逐渐丰盈起来。

  在Sophia的笔记中,持续畅销的经典书籍,如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关注度一直较高;新近出版的图书,如詹姆斯·罗斯-埃文斯的《九十岁的一年》、本哈明·拉巴图特的《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也悄然出现。“年轻人的自我觉察意识较强,他们更关注自我探索、具有辩证思维的书籍,因此毛姆是年轻阅读群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作家之一。对于年龄较小的读者,儿童绘本及故事类图书则是他们的心中所好。”Sophia说。

  除此之外,图书的大小、重量及阅读空间也是读者广泛关注的问题。轻量级的书籍更容易带上地铁,能在手机直接打开的电子书受到读者们的青睐……如果赶上工作日早晚高峰,在两节车厢的连接处,常常有读者倚靠在此读书。小红书博主“花花皮的新花”是一位地铁阅读者,她直言,地铁上信号有时候不太好,无法处理其他事情,不如把这段时间交给阅读,构筑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

  车厢里的阅读故事

  在北京地铁上,多数上班族有固定的通勤路线。拍摄者的相机记录下他们读完一本书的过程。“有一位乘客在读《杀死一只知更鸟》。第一次拍摄他的时候,他读到了1/3,第二次拍到这个人的时候,他已经读到了3/4。”Sophia认为,这些机缘巧合的瞬间,让拍摄者与另一位素不相识的乘客产生了奇妙的连接。“我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我曾经跟他在同一个时间、同一条地铁线上擦身而过,但是记录读书这件事让我发现了这一点。”她说。

  众多来稿中,同一位读书人的身影常常出现在不同记录者的镜头之中——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线路以及不同的视角下,“他们”得到多元呈现,并在网络上完成“奇妙的相遇”。“这 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乘客们通常只是地铁上的匆匆过客,但因为阅读,他们被记录下来,定格在影像之中。”Sophia说。

  不仅如此,被记录下来的图书和读者,经由互联网的传播,还会与作者产生交集。朱利伟回忆,她最早在豆瓣的图书推荐中,知晓了旅行作家刘子超的作品,随后在地铁上看到有人在读他当时刚出版的新书《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本就对这本书有兴趣的朱利伟也买了这本书来读,作家独特的文风令她赞叹不已。后来,她又连续两天在地铁上遇到一位乘客在读刘子超的《午夜降临前抵达》。她将照片发布在豆瓣平台,竟然得到了作者本人的关注和转发,地铁阅读就这样奇妙地联结了书的读者和作者。

  朱利伟认为,读书本身就是在推广阅读。当一本书的名字在网络上反复出现,同时在地铁上也有很多读者在阅读,线上与线下的读者群体实现了相互印证。从网络出发抵达现实,又从现实回到网络,这一场交互,使得网络世界也变得真实可触。

  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读者表示,在地铁车厢清一色的“手机党”中,读书过于引人注目。他们有时会用近似手机、平板的包装掩饰阅读行为。这种被网友称为“地铁阅读羞耻”的心理状态,大多来自有些人对“与众不同”的恐惧。

  地铁读书记录者的出现,为这一类群体找到了同频共振的“书友”,使他们得以把“不一样”变成一种特点,也让阅读变得更加从容。

  自觉的阅读推广者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地铁阅读引发网友们的持续关注。拍摄者通过记录地铁阅读者,成为另一种形式的阅读推广者。

  Sophia的前几篇笔记收获了不错的浏览量,随后她开始定期对照片进行分类整理,发布“一周书单”。经由网友们的点赞、转发、评论等互动行为,一些读者就可以参照数据“种草”自己的目标读物。同时,一些比较小众的书,虽然不是畅销书,但凭借其独到价值,也会被更多读者关注。

  过去一年,朱利伟从每一个季度拍摄的图书中精选15种,形成北京地铁季度书单。在筛选图书时打破传统的分类方式,尽力扩展图书的品类。“如果这个季度遇到文学类的书比较多,这一类的比例就会大一点。但我会尽量兼顾其他类别,展现书籍的多样性。”她说。

  例如,在“北京地铁冬季书单(2023)”中,朱利伟舍去此前已经推荐过的书,纳入读者评价较少但仍不失为佳作的书,以及地铁上的经典畅销书“常客”。经过反复斟酌后,《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万历十五年》《在细雨中呼喊》等进入了最终版书单。

  朱利伟表示,“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豆瓣相册受到更多关注以后,她更加意识到自己作为图书推荐者所承担的责任:给不同的读者提供更多选择的余地。作为职业出版人,朱利伟对图书质量、出版、印刷及装帧情况格外关注。她希望读者可以选择正规出版社出版的高质量图书,“用心做出来的书,值得被更多读者看到”。

  2012年“7·21”特大暴雨发生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涞源成为洪灾的重灾区,涞水县野三坡景区遭受自1986年开放以来最致命的重创。据2012年媒体报道,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野三坡景区上游的拒马河干流无水库等拦蓄工程,导致洪水迅猛,河道难以消化如此大的降水,但水库修建须由国家统一规划,种种原因致使当地修建水库搁浅。

  黄平庆幸所有被困员工8月2日已经全部安全撤离,“如果有同事因为救书把命搭进去了,大家一辈子都会背上心理包袱。”借助直播的机会,黄平感谢伸出援手的救援队和提供安置点的朋友。

  大国之间的关系,不应该被谣言所左右。中国参加在沙特举行的有关乌克兰问题的“和谈”,对俄乌来说,都是有益的。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将证明之!

  但随着极端天气增加,拒马河没有水库导致的风险在凸显。此轮强降雨中,野三坡景区及其周边村镇再次遭洪水重创。据央视报道,山洪将进入野三坡百里峡景区的路面冲毁,大部分桥梁被冲毁,通讯和电力中断。从路旁房屋的印记来看,山洪超过一人多高。

  他同时强调,近期华北地区的极端强降雨是小概率事件,为此通过修建过高标准的工程来消除风险,从经济上考量是不合算的,投入高,还要有专业的队伍维护。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这类高风险区都无法建设非常高标准的防洪工程。

  他在城市进化论“<a href="https://weibo.cn/sinaurl?u=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3F__biz%3DMzg2MjA5Mjc0OA%3D%3D%26amp%3Bmid%3D2247548191%26amp%3Bidx%3D1%26amp%3Bsn%3D19e900213aa1b4eaf4dfa858d493040b%26amp%3Bchksm%3Dce0f51bcf978d8aad3d7b889a1862d792d1e2e97ac2bc47267f76b26d4e4c20fd6fa6f242f54%26amp%3B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em>大家的城市公开课</em></a>”第二期上提到,“我觉得我们不需要让一个城市去抵御10万年一遇的洪水、暴雨、干旱,也不需要修到应对万年一遇的程度,能应对百年一遇就可以了。”

卢怡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