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特色农产品走俏海外市场

来源: 半岛晨报
2024-06-03 03:38:39

  中新网厦门3月25日电 (许伟强)初春时节,中国最大的冬春季保鲜胡萝卜出口基地——厦门市翔安区,田地里一派繁忙景象,刚刚被农户从土里拔出的新鲜胡萝卜,整齐地“躺”在田垄上。

  眼下,正是厦门特色农产品胡萝卜出口旺季。胡萝卜采收对时间要求很高,过早会导致产量降低,过迟则肉质变老、影响营养价值。天气转暖,农时紧迫,位于翔安内厝镇的厦门市华夏绿园果蔬合作社的蔬菜基地里,工人们正开足马力抓紧采收。

  为助力胡萝卜抢“鲜”出海,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翔安区税务局紧盯企业需求,主动靠前提供服务,及时解决特色农产品企业在办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厦门翔安区蔬菜协会秘书长吴有地告诉记者,今年翔安区的胡萝卜种植面积大约有2.3万亩左右,年产量18万吨。受益于税务部门细心服务,企业出口流程比较顺畅、快捷,让农民们的胡萝卜顺利出海,收获一批“海外粉丝”。

  “我们的胡萝卜品相佳、口感好,每年都很受海内外顾客欢迎。”厦门利泰盛食品冷冻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陈豪杰说道。

  作为 翔安区最大胡萝卜加工企业之一,该公司共有250余名工人,每条生产线日产量胡萝卜成品达130多吨,对外出口韩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和地区

  陈豪杰说,截至2023年底,该公司累计出口销售额近5000万元(人民币,下同),共减免税费达900万余元。“近年来,到税务部门办理业务越来越方便了。”

  “合作社有800多亩胡萝卜大棚,采收大概要到5月份结束。”合作社负责人陈珠畏告诉记者,“我们的胡萝卜主要销售给当地比较大的生产加工企业,在最繁忙的时节,税务部门主动上门辅导我们开票、申报,省了我们很多精力。”(完)

  应该说,借助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解决好老年人的出行难题,已成为当前及未来公共交通适老化改造和公共交通体系发展完善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北京市“十四五”交通发展建设规划中对此也有针对性着墨:围绕老年人出行服务场景,加强无障碍信息通用产品、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数字鸿沟”问题。当然,要帮助更多老人跨越出行上的“数字鸿沟”,除了服务上的改进,也要帮助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字化技能。对此,社区教育、志愿服务或可做更多工作。

  北京路是广州建城所在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史迹资源丰富。港澳青年们参观了千年古道、千年古楼、铜壶滴漏等历史文化景点,以及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和沿街老字号、非遗门店和非遗展位。

冬天天气寒冷

  2021年,汤桂圆从学校毕业,成为一名飞行员,每年在家的时间更少了。回家时,他会帮父母清理手机里的垃圾软件和缓存,再问问父母需不需要使用一些新软件,帮他们在手机里下载好。他还会把一些常用功能的步骤写在小卡片上,方便父母随时查看。

  <strong>性格鲜明的中国人</strong>

  <strong>堂食需求回升预订火热</strong>

邱雅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