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中国旅行”爆火背后的国际传播密码

来源: 中华网
2024-06-24 22:19:24

  【文化评析】

  最近,“Chinatravel”(中国旅行)一词异常火爆,在某海外社交媒体上“#Chinatravel”词条的观看量高达7亿。点开这些短视频,可以看到外国游客行走中国各地,观看量、评论量、点赞量都非常可观。追随视频中的“Chinatravel”攻略,更多外国人涌入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外籍人员出入境人次高达1307.4万,同比上升305.2%。免签入境外国人198.8万人次、同比上升266.1%。

  线下热门景点“长”满外国人,线上短视频中赞誉之词铺满屏幕。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这一轮入境游作为借力“外嘴”的国际传播,可谓“性价比极高”。

  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进一步畅通了入境游作为国际传播的渠道,极大满足了外国游客便利触达中国的愿望。自2023年12月1日起,中国对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马来西亚等6国公民正式实行免签政策,效果快速显现。根据某在线票务服务公司数据,2024年一季度,上述6国入境中国游客总计同比增长约6倍;分别于2024年2月、3月与中国相互免签的新加坡、泰国,今年一季度入境游客分别同比增长超10倍、超4倍。我国不断升级扩容的免签政策,大大畅通了国际传播“带宽”,促成短视频形式的中国故事在社交媒体上呈指数级增长。

  对入境游各种“关卡”的精准“解锁”,让外国游客得以畅通无阻打卡各个景点。一段时间以来,移动支付是外国游客入境游的一个小困扰。如今,优化后的微信、支付宝和“Shanghai Pass”(新版上海都市旅游卡)让移动支付变得无比“丝滑”。景点预约等服务也更加友好,比如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增开护照线上购票通道,上海博物馆开设境外游客英文预约通道。在住宿方面,众多旅馆升级登记系统,更新英文地图、中英文双语标识、西式早餐等服务内容,以更好满足外国游客的多种需求。种种贴心服务打通了层层“关卡”,让外国游客的中国游体验更流畅。

  各种特色旅游路线的推出,是对入境外国游客的“精准叙事”。中国如诗如画的名山胜川浩如繁星,古色古香的文化古迹数不胜数,美轮美奂的现代地标比比皆是。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旅客需求迥异,有人喜欢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有人偏爱沉浸体验式的深游,都不难在这里找到自己心仪的选项。支持根据游客需求和喜好定制出游路线和计划,正是贴近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

  盈千累万的故事素材,叠加渠道、语言、叙事上的贴近性,让入境游成为我国国际传播的成功典范。一个个 短视频展现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外国游客成为我国对外传播的“最强代言”,而“Chinatravel”也反过来成为他们的流量

  “Chinatravel”爆红,是我国国际传播成效的体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重要地位,中国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共建“一带一路”的显著成果,高铁、航天、卫星、桥梁等众多闪闪发光的中国名片……可以说,中国故事的素材库中不乏宝藏。如何摆脱“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窘境?我们有必要透过“Chinatravel”爆红,从国际传播角度汲取灵感、总结经验,在增强贴近性、提高亲和力、强化叙事性等方面下功夫,以获得更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电建股份公司副总经济师兼海外事业部总经理杨义生则表示,中国电建将进一步深入中美洲地区市场开发,按照“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要求,聚焦“水、能、城、矿”领域,发挥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为中美洲地区可持续发展贡献电建力量。

  永居证是国家移民管理局对符合条件的外国人批准其在境内永久居留后,为其签发的法定身份证件。该证作为个人身份证件可单独使用,持证人可在住宿登记、购买车(船、机)票等需要证明个人身份的场合作为合法凭证,无须再出示其外国护照。

  格拉德尔:我对考古的热情可以追溯到我的孩童时期。实际上,大英博物馆也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十几岁的时候,我去伦敦住了一年的时间,在餐馆做过洗碗工,也在地铁里当过铁路工人。我休息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大英博物馆里面,从一个展区到另一个展区,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我看到了所有展出的东西,完全爱上了这里呈现出的奇妙世界。

  官网介绍,深圳海关前身为“九龙关”,1887年在香港成立。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管九龙关,将其总部机构由香港撤回深圳,并于1950年将“九龙关”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九龙海关”。1997年7月1日,随着香港回归祖国,“九龙海关”更名为“深圳海关”。

  据法新社9月14日报道,杭州亚运会组委会称,朝鲜有191名运动员报名参加下周开幕的亚运会,这表明该国准备结束3年多来脱离国际体育舞台的孤立状态。

  当地时间6月7日,英国首相办公室发布公告称,英国将主办首届人工智能峰会,以应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首届AI峰会的消息一发出,就有英国媒体围绕是否邀请中国参会开始讨论。英国《每日邮报》援引不具名英国官员言论称,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庞大,应该被邀请参会。但英国《金融时报》认为,由于唐宁街强调了志同道合的盟友,中国可能被“排除在外”。此外,英国政坛一些反华政客也借题发挥,炒作“中国科技威胁”。

陈淑枝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