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外需回暖“加热”中国出口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4-06-08 03:46:14

  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李晓喻)据中国海关总署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5月中国出口额约2.1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大增11.2%。这个增速不仅远超4月的5.1%,也是今年以来最高水平。

  从3月同比下降3.8%,到4月恢复正增长,再到5月增速一举跃升到两位数,中国出口最近几个月加快回暖。今年前5个月,中国出口额达9.95万亿元,同比增长6.1%。

  中国出口向好,得益于全球贸易整体恢复。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这些数据相互印证,折射出全球商品贸易整体处于修复态势。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也称,周边经济体出口业绩向好表明外部需求保持稳健。

  在外需复苏情况下,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大部分有所改善。前5个月,中国对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3.5%,对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出口同比增长3.6%,增速均比前4个月加快;对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的出口降幅则从前4个月的1.5%收窄到0.7%。

  同期,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同比增长7.9%,增速也比前4个月加快。

  优势产品热销也给中国出口提供支撑。据官方数据,前5个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4447.3亿元,同比增长25.5%;汽车出口3297亿元,同比增长23.8%。

  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赵萍表示,目前中国集成电路、汽车、船舶等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强劲增长,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出现明显反弹,海外制造业复苏对中国中间品出口构成拉动。

  汪涛认为,今年初至二季度以来,外需持续复苏支撑中国出口表现,且出口环比增长动能比 较平稳,可能推动今后整体出口持

  不少企业也看好今后出口前景。中国贸促会日前发布的一项调研显示,81.6%的受访中国外贸企业预测上半年出口向好或持平。

  不过,今后中国出口仍有不确定因素。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最新预测,2024年全球贸易总体前景乐观,但地缘政治紧张和供应链中断仍然是影响贸易趋势的关键因素。航线中断,特别是与红海和苏伊士运河安全问题有关的航线中断,以及气候对巴拿马运河水位的不利影响,可能导致航运成本上升、航行时间延长和供应链中断。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指,部分国家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推升贸易成本和贸易风险,也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干扰。

  近期,欧盟密集对中国电动汽车、风电、光伏等相关产品和企业发起歧视性调查,导致中欧经贸摩擦风险不断上升。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有利于增强内需发展后劲。切实保障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提高全社会消费支付能力。中低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缩小收入差距将提高全社会平均消费倾向,带动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此外,围绕共同富裕目标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推动乡村振兴,也将拉动城乡基础设施投资和居民消费支出,从而推动内需扩张、消费提振。

  据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介绍,目前一多半生猪养殖上市企业都有自己的饲料业务,以此控制饲料品质和成本。放在整个产业变革中,生猪养殖业已到规模化的中后期阶段,前十几家养殖企业合计出栏量已占到全行业的20%左右。大型生猪养殖集团几乎只用自己的饲料,这意味着留给饲料市场的蛋糕越来越小,饲料行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可可西里保护区藏羚羊的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不足2万只,增长至现在的7万余只,“以前公路沿线是看不到野生动物的,现在走过青藏公路沿线,那就跟动物园一样。”巡逻的闲暇,看着成群结队的藏羚羊,悠闲吃草的野牦牛、藏野驴,赵新录感到慰藉,“干了半辈子,我感觉我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记者 孟 珂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岳仲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此次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坚持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的原则,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完善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制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好与生物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相关法律的衔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此外,众业达等公司则公布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规范,明确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遵守的若干要求,其中之一就是不得利用公司未公开重大信息谋取利益,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公司的未公开重大信息,不得从事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张慈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