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新农人返乡接棒 稻蛙共生绘就乡村新“丰”景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24-06-10 23:41:51

  中新网湖州6月9日电(胡丰盛 黄彦君 陆雅婷)初夏时节,走进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经济开发区坞仁村的某家庭农场,伴随着隆隆的马达声,工作人员正在农田里来回穿梭忙碌。

  眼下,正值水稻播种的关键时期。“前两天刚把油菜收完,用拖拉机垦完地,就可以播种稻谷了。”稍作休整后,工作人员便准备去耕作下一块农田。

  与普通农田不同的是,该农场稻蛙共生基地采用的是“田里有稻、水中有蛙、一田双收”的绿色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大大提高了农场600余亩稻蛙综合种养基地的整体收益。

  走进种养基地,该农场负责人、“95后”新农人尤奥中正在农场的二期项目孵化基地巡塘,查看小蝌蚪孵化成幼蛙的进展情况。

  “现在是它们变态发育的时期,孵化过程差不多要持续一个月左右。目前我们一共有50个孵化池,2024年预计将孵化3亿尾左右的蛙苗。”尤奥中介绍,2024年稻蛙综合种养将全面推行“一季稻、两季蛙”模式,该模式下预计亩均可收高品质水稻1000斤、亩产成蛙3000斤,亩均总产值 预计超6万元人民币。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丰收场景,令尤奥中满怀期待。谈起扎根乡村的初衷,他坦言,多年前,父亲从在外经商到返乡创业,留在乡村发展果蔬种植、综合种养,受到父亲经历的影响,他萌生了在广袤的田野上播种希望、放飞梦想的念头。

  自2023年9月退伍以后,他毅然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投身乡村振兴这一“战场”。但作为一名返乡不久的农业“小白”,他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从种蛙育苗到肥料配比,从智能化设备到数字化管理,尤奥中白天跟着父亲在田间地头风吹日晒地“见习”,晚上回家还要继续“充电”“补课”。他一点点摸索学习,通过参加培训、外出学习交流等形式,钻研田间管理之道。如今,他对水稻种植、黑斑蛙养殖的时间节点、各项流程与管理环节,都能如数家珍。

  稻蛙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亩均综合产值,也带动了周边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如今,基地新建项目农产品冷藏中心,正在加速建设中,建成后将进一步保障农产品加工和冷链配送的后道环节。

  此外,该农场稻蛙共生基地还与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紧密联系,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挂牌成立“稻蛙产业研究院”。“下一步,我们计划开辟研学板块与兴趣体验活动,拓展‘农作研学’和‘休闲观光’等功能。”尤奥中表示,将持续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完)

  <strong>郭齐勇:</strong>“两个结合”特别重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历史的真实,是实在的过程。但由于这一结合是隐性的、“日用而不知”,人们往往将其忽略。当下特别提出,是希望全体人民更有“文化自觉”。

  为加强对高风险人士的保护,特区政府已开放5岁或以上人士预约接种第三剂、开放18岁或以上人士预约接种第四剂、开放满16周的孕妇预约接种mRNA疫苗、调整新冠疫苗与流感或其他疫苗的接种间隔为可同时接种,并为居民提供二价mRNA疫苗等。此外,供6个月至4岁接种的幼童mRNA疫苗将于近日到货,在完成疫苗收货程序后,将重新开放预约名额。

  第三是自研“傻瓜式”订配系统,通过智能化订货配送软件,实现“订货+定制物流方案”的一键式操作。

  “我和我老公都是警察,我们有时候一年见面的次数都屈指可数。我还有一个小女儿,今年才一岁,到现在还没有断奶。”刘婷认为自己对家庭亏欠很多,但身在其职,必尽其责。

  云南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交汇点,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共有27个口岸,与泰国和柬埔寨通过澜沧江—湄公河相连,并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孟加拉国等国邻近,是中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的省份之一。

  “二氧化碳浓度决定着西红柿的产量。”付文琦介绍说,风速、风向传感器会根据来风大小、方向指挥天窗的开启角度,混合温室内外空气。此外,气象盒子会指挥遮阳幕布、地热风管机,随时调温,控制果实的发育进程。

赖志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