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多地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旱情

来源: 钱江晚报
2024-06-18 11:17:58

  中新网合肥6月16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16日从安徽气象部门获悉,针对当前旱情,安徽淮北、亳州等地密切监视天气,利用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4月下旬以来,安徽省沿淮淮北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气象干旱迅速发展。针对淮北、亳州、宿州、蚌埠等地旱情,安徽先后启动了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和重大气象灾害(干旱)Ⅳ级应急响应等。

  6月14日20时起,蚌埠全市8个人影作业点驻守待命。15日早晨五河城关作业点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发射增雨火箭弹7枚),作业后影响区域雨势增大,截至当日6时40分,五河县东部地区大雨,雨量超过30毫米。

  6月15日,滁州市人影办积极申请空域,在该市明光苏巷,潘村两个作业点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后雨势明显增大,农业旱情得到缓解。

  6月15日7时4分宿州市灵璧县气象局在灵城作业点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当日8时阜阳市太和、界首开展火箭弹、燃气炮联合人工增雨作业。

  6月16日至17日,在此期间若有 适宜的天气过程,阜阳市、宿州等地还将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完)

  楚雄州彝族刺绣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全州有彝绣协会(合作社)56个,彝绣经营户538户,其中年产值超500万元的企业12户。“已投入省州文化产业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产业产值从2012年的0.2亿元增至2021年的2亿多元。”李汶娟说,多措并举推动彝绣绣品变产品,秀场变市场,绣片变名片,从“指尖艺术”转化为“指尖经济”。

  十多年前,东南大学与南华县确立定点帮扶结对关系。南华县民族刺绣产业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专班组长曲栩说,学校自2017年开始帮扶南华彝绣产业,从产品设计、品牌营销、绣娘培训等方面倾力,挖掘产业潜力。

  <strong>信心的背后,是中国力量的涌流。</strong>

  2022年,考古人员在屈家岭文化大墓M77旁清理出同期4座大墓,随葬玉钺、玉璜、玉手镯、大型陶器、象牙器等,确定了屈家岭文化高等级墓葬区的位置。2022年,黄山遗址还发现大量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中晚期粮仓群,密度极大,其中50平方米内就有6座,可能预示了“国家级仓储”的发现。

  “由于长期受到过往列车的碾压,钢轨出现了裂纹、掉块等安全隐患,必须更换。我们将利用225分钟‘天窗’期更换京广线大浦街站7道740米钢轨。”欧诗奇介绍。

  我们发现,创新城市文化传播是城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金字招牌。尤其疫情初期,在世界抹黑武汉的舆论旋涡中,我们凭借两部作品的影响力,在德国狂欢节上推出第一也是唯一支持武汉的花车,为武汉去污名化,消除偏见误解,携手共同抗疫,也为武汉疫情后国际市场复苏发挥了一定作用。

张婉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