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里的时光:正乙祠戏楼历史上第四次大修复情况如何?

来源: 股城网
2024-06-06 13:29:57

  中新网北京6月5日电(记者 上官云)文字、图表、声像……众多档案中,保存着人类发展历史中技术、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记录,蕴含着丰富的知识。

  2024年6月7日至14日,北京市档案馆将以“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为主题,举办第十七个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推出主题展览、举办学术活动,并集中开放一批档案。

  在这些档案里,记录着怎样的故事?

  珍贵档案记录各行业发展历程

  每年国际档案日期间,北京市档案馆都会面向社会集中开放一批馆藏档案。

  今年,北京市档案馆将分两批面向社会开放10个全宗共约2.9万件档案,国际档案日期间开放第一批8个全宗约1.6万件档案。

  记者梳理发现,开放档案内容比较丰富,比如其中有北京市文旅局1987年至1998年的档案5500件,包括工作计划、总结和情况汇报、大事记等等。

  此外,还有北京电影学院1950年至1988年的档案4325件,主要包括学院发展规划、工作报告;学期和年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工作总结;学院规章制度;院务会会议纪要等。

  在这些档案中,还有北京斯贝思工贸公司关于修复正乙祠戏楼的请示及正乙祠戏楼简介、简报、戏目表。

  正乙祠戏楼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北京京剧最知名的戏楼之一,历史悠久,京剧大师程长庚、梅兰芳等曾在此演出,该楼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价值。

  这件档案真实记录了正乙祠戏楼历史与建筑,开发使用价值等情况:20世纪90年代,文化单位进一步贯彻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相结合的方针,对正乙祠戏楼进行了抢险加固和修复工程,也是正乙祠戏楼历史上的第四次大修复。

  可以说,这一批开放档案涉及北京市化学工业、汽车工业、文化、司法、市政工程等领域,从中能够了解各行业发展的历程以及所取得的成绩。

  这些展览,值得看

  除了开放馆藏档案之外,在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北京市档案馆还将举办各种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公众参与度。

  比如,北京市档案馆联合天津市档案馆、河北省档案馆推出“聆听历史回响 传递档案声音——京津冀兰台读档活动”,将从三地档案馆各精选20件特色档案,由工作人员讲述档案背后的故事,解读历史变迁。

  同时,举办京津冀编研成果联展。联展汇集了《档案中的北京博物馆之城》《天津近代商会档案选编》《河北省档案馆藏抗战档案选编》等编研精品130余套(册),从不同角度展现京津冀三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方方面面。

  6月7日起,北京市档案馆推出“祝福祖国 筑梦前行——国庆彩车模型展”,将有32组国庆彩车模型及200余份档案、照片、图文、视频等与观众见面。

  6月7日至9日,北京市档案馆将举办“库房寻踪”活动,同时,展出馆藏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明清时期诰命仿真复制件,让社会公众近距离感受珍贵档案。

  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亲身感受档案保护技术。6月7日至9日,北京市档案馆将开展档案修裱、老照片修复、仿真复制技术展示和档案修复用纸测酸体验活动。

  在此期间举行的“兰台雅集”活动,则颇具趣味性。在北京市档案馆活动现场,人们可以参与《宸垣识略》填字、学条例猜灯谜和京华韵拼图比赛等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另外,北京 市档案馆还将开展档案征集宣传活动,深化民生档案资源跨馆利用,举办档案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开展档案知识竞答活动等等。(完)

  该商场另一家餐厅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年三十晚上餐厅正常营业,“现在很多市民都喜欢在餐馆里吃年夜饭,我们也都备足材料,迎接大家的到来。”该负责人介绍,该餐厅早已开启年夜饭预订模式,预订量和咨询量近期都显著增加。

  1月9日早上6点半,D2281次列车从南京南站开出时乘客不足百人,经过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站多次上下,8点半到达上海虹桥站已有1500多人,500多人在虹桥站下车。“‘轨道上的长三角’、公交化的高铁,让人们可以住在江苏,工作在上海。”D2281次列车列车长郎茜说,常年在铁路上工作,看到活跃的客流让她觉得信心满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援建非洲疾控中心总部,是中方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的对非合作旗舰项目,是继非盟会议中心后中非合作的又一标志性项目。中方急非洲之所急,克服新冠疫情、地区冲突等重重困难,于2020年12月提前实现项目破土动工,于2021年11月完成大楼主体结构封顶,于2023年1月完成项目一期建设。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2月投入使用。

  日本大阪环球影城官网显示,其年票最高一档的成人票价格为4.88万日元(税后),折合人民币约2523元(按当前汇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江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坚认为,大食物观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有助于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巩固与完善我国可持续食物供给系统。大食物观顺应了人民群众食物消费结构变化,落实大食物观,根本出路在科技。食品行业应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研发、谋划未来食品的安全风险管理、加强对大食物观的科学解读,推动大食物观在食品行业的创新实践。

  随着春节的临近,朝阳区地铁14号线商业带和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沿线商圈的年味儿越来越浓,年夜饭预订火爆、商家备足商品迎接春节、“太空兔”和市民亲密互动……1月12日,记者从朝阳区了解到,朝阳区将以“潮朝阳”主题,重点推动14号线商业带、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沿线商圈、CBD商圈,打造兔年新春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让消费者感受热情洋溢的节日气氛,进一步回暖消费。

王柔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