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善食之趣

来源: 山西新闻网
2024-06-18 20:53:04

  类似的叙事还见于邵博《邵氏闻见录》。经筵官员于资善堂会食,听苏轼盛赞河豚味美,便问河豚是何种滋味,苏轼回复简约绝妙:“直(值)那一死。”河豚味美且有 剧毒为天下所知,而在苏轼看来,河豚滋味之美难以直接言说,便为尝鲜而身死,亦是值得。

  鲜美河豚与肥腴熟肉皆是美味,而苏轼为吃甘愿冒痛风、身死之险,虽有妙趣,却亦过于贪口腹之欲,明显不符合儒家的中庸哲学。至北宋末期,士人笔记中对苏轼同类故事的记载已有雅化趋势,以苏轼与刘贡父的“三白”戏谑为显。“三白”最早见于朱弁《曲洧旧闻》。苏轼回忆在制科考试时所食美味,称“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复信世间有八珍也”。刘贡父追问何为“三白”,对曰:“一撮盐,一楪生萝卜,一碗饭,乃三白也”,引刘贡父大笑。之后刘贡父请苏轼过其家吃皛饭,案上所设惟盐、萝卜、饭而已——盖取三白为皛字。苏轼再邀刘贡父赴家宴吃毳饭,案上空无一物,盖毛与无同义,毳字意为三无,既无盐,亦无生萝卜与饭。与之前所载的猪肉、河豚不同,“三白”叙事不粘连于口欲之乐,更凸显宋代文士的文字游戏,趣味雅化。

  “三白”故事此后屡见于宋人笔记,而叙事主人公或有所变更。如曾慥《高斋漫录》所记,钱穆父邀苏轼食皛饭,亦是设饭一杯、萝卜一楪、白汤一盏而已。宴邀之前记有苏轼的宴饮观,“寻常往来,须称家有无;草草相聚,不必过为具”,豁达、简约的生活态度跃然纸上。

  苏轼一生跌宕起伏。据陆游《老学庵笔记》所记,苏轼兄弟双双被贬岭南时,曾于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见道旁有人卖汤饼,便共食于道。荒郊野岭,食物滋味糟糕,简直“觕恶不可食”。苏轼食之殆尽,见一旁苏辙对箸叹气,忍不住大笑:如此觕恶的食物不一气吃完,难道还要细细咀嚼品味吗?此时苏轼已近花甲,此或是兄弟二人最后一次同食。荒村、恶食、老迈、贫病,人世诸多艰险,皆付笑谈中。

  善烹调、知食物之美,且诙谐善谑,是宋人为苏轼勾勒的写实侧影,又在不同时局中得到再解读,形象被重新解构并得以流传。在记录与虚构再创造中,苏轼逐渐成为宋代文士(尤其南宋文士)所憧憬的鼎盛宋世的典型象征。早前对苏轼善食的记载虽极富趣味性,而不免偏于俚俗。在宋世流转中,逐渐偏重对苏轼雅趣形象的营构,体现出将诙谐滑稽语雅化、挖掘戏语中严肃认真一面等特点。而原本贪嘴善食的苏轼形象亦向庄谐雅正过渡,是为苏轼形象在历史生成中获再评价的文学表达。认为河豚鲜美“值那一死”的苏轼显然过分贪恋口腹之欲,不符合南宋士人眼中才学胆识趣俱存的国士苏轼。南宋末孙奕的《履斋示儿编》中,对苏轼品河豚的记录便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小说笔法言说苏轼受人之邀品评河豚,且宴请者及阖家老幼都高度重视苏轼的品评。孙奕在相关记述结尾的评论无疑是合理化了苏轼将食欲与生死相连的评析,肯定苏轼的品评。

  当地时间2023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德国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发表题为《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主旨讲话。

  外交部长 秦刚:中方对冲突不断加剧甚至导致失控深感忧虑。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始终立足是非曲直,恪守客观公正,习近平主席提出“四个应该”“四个共同”“三点思考”,为缓和局势、化解危机发挥了负责任、建设性作用。我们将继续劝和促谈,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提供中国智慧,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对话协商,解决各方关切,谋求共同安全。同时,我们敦促有关国家立即停止拱火浇油,停止向中国甩锅推责,停止鼓噪“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

  从2017年起,全国每年的新生儿都比前一年减少了100万~200万,这些都是幼儿园“丢失的生源”,如今作为生育率下降对社会影响的现实映照。三年疫情过后,当孩子减少,面临生存困境的幼儿园又该何去何从?

  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六机部开始推动中国船厂向日本学习。从1979年起,国内七家船厂先后与日本船厂结成“学习对子”,江南造船厂的对口学习企业就是三菱重工。古贺繁一带队考察结束后,三菱重工还为江南造船厂量身定制了一套改造方案,后因资金不足,双方的合作最终只停留在了技术层面。其余六对分别是大连造船厂与日立造船,沪东造船厂与三井,天津新港船厂与大阪造船,上海船厂与住友重工,广州造船厂与石川岛播磨重工,青岛北海船厂与日本钢管。

  (十)重视太平洋岛国在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特殊处境和合理关切,支持太平洋岛国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所作努力,支持岛国落实其《蓝色太平洋2050战略》。加大提供物资、资金和人才支持,帮助岛国提升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

  据中国海关总署1月1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中俄贸易额为1902.72亿美元,同比增长29.3%。其中,中国对俄出口761.23亿美元,增长12.8 %;中国自俄进口1141.49亿美元,增长43.4%。 12月当月,中俄贸易额为178.05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俄出口88.08亿美元,中国自俄进口89.97亿美元。

陈莹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