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机器人”唤醒童心,公益课堂温暖特需儿童

来源: 三九养生堂
2024-06-01 09:16:02

  中新网北京5月31日电(刘越)“善良机器人胸前有个警报器,只要感受到周围有人需要帮助,警报器就会‘滴滴’响起,机器人会火速赶到现场……”六一·儿童节前夕,一场童趣十足的表演在北京春晖关爱之家举行。喜马拉雅儿童联合春晖博爱公益基金会举办“好故事,有魔法”公益活动,在带来一场表演课的同时,还向北京春晖关爱之家捐赠100台波波球·智能点读故事机、100本《国学点点真奇妙点读书》,旨在让孩子们感受故事带来的“爱与勇气 ”的力量

  现场共有13位特需儿童参与了这堂特殊的体验表达课,其中年龄最小的仅1岁1个月。戏剧教育专家叶逊谦与这群特殊的孩子们热情互动,用双手捧出笑脸,夸张的表情和生动的演绎引发阵阵欢笑。他希望通过声音和好故事的“魔法”,告诉孩子们创意能改变“视界”,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想象力之窗。

  知名童书作家席璟还为孩子们带来了《善良的机器人》故事演绎,让小朋友们在“玩”的过程中,探索超越文字的天马行空,感受好故事中的奇思妙想。“善良机器人帮助了一只卡在树上的流浪猫,帮助了一位推婴儿车的女士开门,为被孤立的小男孩变出新的画板……最后,机器人要没电的时候,是他帮助过的所有人一起救了他。”孩子们一个个全神贯注,听得津津有味。

  “即便孩子们在身体或智力上有障碍,但他们内心都希望被爱、被关注,渴望与人交流互动。与他们接触,他们给了我们很多能量,让我们感到快乐。”在叶逊谦眼里,这群孩子非常纯真可爱。他还谈起现场发生的一件趣事,“孩子们称呼我为‘阿姨’,可能是因为他们习惯了‘妈妈’的照顾。‘妈妈’们的付出和爱心让我敬佩,她们关注孩子的困难和需求,这需要很大的耐心和能力。”

  据介绍,每年由春晖博爱公益基金会照料的重症孤残儿童超过200名,而北京春晖关爱之家孤儿治愈后的被领养率高达40%。目前,北京春晖关爱之家中有26位全职“春晖妈妈”,为孩子们提供日常生活及术前术后照料。谈起被领养后离开的孩子们,供职15年后退休返聘的李老师十分不舍,但她认识到:分离意味着孩子的伤痛被治愈,孤独被终结。她说:“希望点亮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陪伴是儿童成长道路上的基石。”(完)

  在徐兵看来,长三角养老服务三省一市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关键在于消除一切不利于养老服务合作的行政障碍和制度壁垒,促进养老服务要素充分流动,将长三角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到最优,在应对老龄化挑战中形成工作合力。

相传灶神奉命监察人间善恶

  因为太难拍——既要足够新鲜有趣、真正走进孩子内心获得他们的喜欢;又要在规避说教的前提下坚持正向观念和行为引导,经得起家长、学校甚至舆论挑剔审视的眼光。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稍微掺杂一点成人的“私心”就会被识破,家长们的眼光是苛刻的,哪怕有一点影响孩子健康向上的“熊孩子”式表达,都会被严厉指出。很多创作者知难而退了。

  《方案》加强了重症临床预警 ,进一步明确重症高危人群,对未达到重症诊断标准,但是年龄大于65岁、未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合并较为严重慢性疾病的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可以按重症病例管理。

  中新财经记者 刘亮

  课程开启后,邱女士发现,原本承诺的直播课变成了录播课,自己想要接单就要看完规定课程。“几节课上完了,课程内容都很基础,课程质量和之前的免费课相差甚远,接单也挣不到钱。辛苦制作1个小时的图才能赚5元,原先机构承诺的月入千元根本不切实际。”邱女士说。

李宗芸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