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运河龙舟竞渡 民众乐享水上运动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6-10 06:29:09

  中新网绍兴6月9日电(项菁)龙舟竞渡传承千年,一直是大运河沿线城市的端午习俗。端午节之际,浙江多地龙舟陆续下水,民众与“龙”共舞,享受运动乐趣。

  岸上鼓声阵阵,水面浪花飞溅……位于浙东运河沿线的绍兴越城陶堰段,2024鉴湖国家湿地公园运河龙舟赛火热开赛。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好似离弦的箭,在宽阔的水域上飞驰,周围民众呐喊助威。

  绍兴水网纵横,浙东运河穿城而过。据介绍,此次运河龙舟赛吸引了本地16支队伍参赛,共分为4组,进行多轮角逐,不仅比拼团队划龙舟技巧,也考验着参赛者的体力、耐力。

  “重在参与。”参赛选手、振兴队队长严振兴“主打”放平心态。在其看来,划龙舟不只是比赛,更是对端午文化和大运河文化的弘扬,他同时也希望通过亲身参与,传承这项龙舟运动。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浙东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西向东贯穿杭绍甬。依托良好的水域条件,端午赛龙舟也成为这些地方的传统习俗。

  沿着浙东运河的流向,宁波西塘河也上演了“海上丝路 塘河争霸”浙东大运河龙舟赛。据知情人士介绍,在西塘河上,距离上一场大型龙舟赛已时隔62年。

  河面上,32支队伍的400余名选手化身水手,激烈角逐。夺得400米直 道赛(男子组)桂冠后,宇一体育队队长钱均丰欣喜地表示,得益于队员们的团结拼搏和辛苦付出,队员们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都是龙舟爱好者,都很开心能在大运河上拼冠军、过端午,“冠军来之不易,心情很激动”。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被赋予了“消灾避疫”“追念先贤”寓意。划龙舟作为集传统文化与强身健体的一项运动,其有别于西方赛艇、皮划艇运动,独特的团队设计、不同的技术特点,外加锣鼓喧天的“氛围感”,让龙舟赛更具观赏性,得以在民间“出圈”。

  杭州市民李丽每年都要带家人一起参观龙舟赛,今年她特意选择了浙东运河沿线的赛事。李丽受访时表示,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象征,今年是农历龙年,在运河畔赏龙舟,别有一番味道。

  “有的地方还有舞龙舞狮、文化市集、踩高跷队伍等民俗活动,可以沉浸式享受一场端午盛宴。”李丽如是说。(完)

  旅游活动异彩纷呈,是这个春节假期旅游市场的一大特点。

  鹳雀楼系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位于永济市蒲州镇,始建于北周时期,依蒲津而临黄河,立中都而挽两京;南望中条华岳,北承龙门壶口,可谓一楼立而天下远。

  入冬以来,辽宁冰雪赛事活动好戏连台。全省上下,活动如接力般上演——第五届沈阳冰龙舟大赛、第三届沈阳冰帆大赛、第八届辽宁·弓长岭滑雪邀请赛、第四届辽宁省公园冰场互动挑战赛、2023年辽宁盘锦中国最北海岸线冰凌穿越挑战赛、2023年辽宁省大众滑雪系列赛(丹东天桥沟站)等颇具影响力的冰雪赛事活动扎堆举行,掀起冰雪运动热潮。

  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骨骼与主体,记载着早期中国从部落到国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国家到天下、转型中国从危亡到再生、创新中国从崛起到复兴的全过程,其最大和最本质的特点是“不断裂”,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此外,为防止经济陷入深度衰退,欧洲多国政府提供了大量财政支持进行“输血”,导致公共财政状况显著恶化。经济复苏乏力可能会对财政刺激力度造成影响,并危及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

  在影像馆,王俊瑶为奶奶选了一件墨绿色的旗袍,搭配全套珍珠首饰和头饰。奶奶做了一辈子农民,肩挑背扛养大了几个儿女,不到一米五的佝偻身躯,经过打扮后,王俊瑶不禁感叹:“原来奶奶也可以这么美。”

许昌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