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国学走进布鲁塞尔:在中欧两端“旁观”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6-23 13:03:42

  中新社布鲁塞尔6月21日电 题:世界中国学走进布鲁塞尔:在中欧两端“旁观”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地时间6月20日,中国学的世界对话·比利时论坛在布鲁塞尔举行,比利时知名汉学家、鲁汶大学汉学系教授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以这两句中国名言,阐述从欧洲观察和研究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

  台下安坐的听众,与钟鸣旦同为“旁观者”——作为世界中国学大会框架下的海外学术交流活动,中国学的世界对话·比利时论坛汇聚近60名中欧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学与欧洲的中国观”深入研讨交流。

  从中欧人文交流机制与路径,到中欧经贸合作韧性与潜力,再到已有200余年历史的欧洲汉学,持续一整天的论坛“远望”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国,“近看”正在快速发展的当代中国,在古今之中,通过东西方文化的沟通交融,力求呈现中国的种种侧面。

  于现实而言,论坛议题涉及气候变化、能源转型、人工智能等热点问题,与会学者认为,中欧应以更稳定、可管理和平衡的方式达成务实合作,为全球发展稳定而努力。于学术而言,与会学者对欧洲中国学等展开讨论,表示当前欧洲中国学学者在研究方法上更加注重从中国视角出发,尊重文明多样性,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汲取有益经验。

  对于在中欧两端“旁观”,身为钟鸣旦好友的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大华讲席教授杨慧林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解释,通过研究对方反观自己,进而更好地了解自己,事实上是中欧学者共同的追求。对欧洲学者而言,就是通过“看中国”反观乃至反思西方。

  杨慧林表示,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欧洲学界“旁观”中国出现另一个趋势,即有些学者并不懂中文,不算传统意义上的“汉学家”,但他们的研究受到中华文化启发,有时还是关键的学术理念。

  适当锻炼

  潜心研究负离子科技十余年,叶向东带领科研团队累计成功申请负离子相关专利近百项,成为国内乃至世界负离子领域的翘楚。

  为有效应对去年12月以来的新冠患者就诊高峰,全国1300多万医务人员坚守救治一线,各地医院统筹调配医疗资源,打破科室界线,分级分类救治患者。同时,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夯实基层医疗卫生网底,城市三级医院分区包片,和基层医院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和绿色转诊通道。

  “大家都还没买到返程票呢!”三元电子科技负责人许佳薇介绍,由于正值春运返程高峰,他们一行人出发时返程票即已售罄。但他们更担心能否招到人,“每个人都拉着大行李箱,放满了公司的招聘海报和宣传单页,就希望能招到更多人。”

  在丹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草莓产业化链条正逐步完善。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廷东向记者介绍,该合作社已形成集种苗、技术研发、种植、管理、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小浆果产业链体系。

  “各国人民守望相助,展现出人类在重大灾难面前的勇气、决心、关爱,照亮了至暗时刻。疫情终将被人类战胜,胜利必将属于世界人民!”2020年9月,正值新冠疫情在全球反复肆虐之时,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振奋人心。

蒙孟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