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6年:经历过黑暗,更知如何寻找光亮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6-04 20:02:37

2008年5月12日,

8.0级特大地震袭击汶川,

灾难肆虐处,

十万多平方公里山河破碎,满目疮痍。

转眼16年,

换了人间。

“映秀花开了,歌儿响起了,

人间大爱的地方,洒满真情和阳光……”

 

震中小城的凤凰涅槃,

见证了感天动地的人间奇迹。

经历过黑暗的人们,

从灾难走向了新生。

16年来,

感人的故事一直都在刷新,

地震给他们留下了伤疤,

但他们却努力将其变成了闪耀的勋章。

经历过生死的他们,

活出了更精彩的人生,

也感悟出了更深刻的人生道理……

  01 “不抱怨,常感恩”

  汶川地震发生后,年轻的舞蹈老师廖智在废墟中被困近30个小时,因长时间的压迫与感染,廖智的两条小腿被迫截肢,从此告别了自己喜爱的职业。

  地震夺去了她的双腿和亲人,重获新生后,她开始戴着一对假肢翩翩起舞,并且收获了真挚的爱情和一双儿女。

  当被问及如何走过黑暗时,廖智说:爱是最大的力量。

  在她最伤痛的时候,家人给了他百分百的支持,朋友与她的关系更加紧密,媒体给了她倾诉的平台,网友的接纳给了她力量。

  她再也没有抱怨老天的不公,有的只是幸存者的感恩——“很多人在地震中丧生了,而我活下来了。”

  如今,廖智不仅仍坚持跳舞,还开始做自媒体、写书、和先生创业……

  她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对往事只有感恩,没有怨言,虽然她失去了双腿,但是她真的找到了比原来更美好的生活,现在的生活才是她要的。

  02 “杀不死我的,让我更强大”

  2008年,11岁的牛钰在汶川地震中被一块石板压住,她坚持三天三夜等来了救援,却永远失去了右腿。虽然遭遇不幸,但牛钰依然笑着面对生活,她乐观地称自己为“钢腿侠”。

  “最美马拉松女孩”、“钢腿女孩”、模特、摄影师、作家……牛钰的身上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标签,她自2018年开设自媒体账号分享日常,在一则视频中,她踩着“小钢腿”在大街上跳跃奔走,腿上绑着的荧光棒闪闪发光。

  然而,乐观的她却曾长期遭遇网络暴力,牛钰表示,自2021年开始,她陆续收到网暴者私信。从最初攻击其颜值,到后来谩骂她和身边的朋友,侮辱残疾人……

  2023年,牛钰在个人 账号“春游哥哥”上发起“反击”,她说,经历过地震和失去亲人的阴影,网暴者的恶意中伤不能打倒她,“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

  03 “笑容能更好地笑对生活”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当时年仅3岁的郎铮获救后,向营救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表达谢意。这一幕感动了全国,大家亲切地称他“敬礼娃娃”。

  如今,郎铮已经成为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大学生。

  郎铮告诉记者,他曾被地震的阴影笼罩了很长一段时间,遇到刮风下雨都害怕,上厕所也不敢关门,直到9岁以后才慢慢好起来,他和家人一直记得帮助过他们的所有人,感恩也成为他人生中的第一课,“感恩,是我们所有遭受地震灾难的人,学到的最重要的两个字。”

  如今,郎铮身高已有185厘米,当年那个幼小稚嫩的“敬礼娃娃”已成长为一个高大帅气的小伙。他还有个特点——“爱笑”。他说,“笑容可以让人忘却烦恼,心情愉悦,能让自己更好地笑对生活。”

从创伤中愈合的汶川灾区人,

自发地传递着生命的律动。

经历过至暗时刻,

更知如何向阳生长。

 

16年过去了,

感谢每一个顽强的生命,

赋予我们向上的力量。

缅怀逝者,

致敬重生。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麦肯锡认为,中国消费者愿意花大价钱去购买外国品牌正在成为过往。如今中国品牌也可以提供与外国同行媲美甚至更好的优质产品。尽管这并非新现象,但近几年来中国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偏爱确有加速之势。出人意料的是,民族自豪感并非唯一的驱动因素。如今的国内企业对潮流趋势的反应速度更快,更加贴近消费者,投资也更为果敢。

  “对消费者也应尽量透明,收集个人信息一定要征求消费者意见,对于用户信息保护、大数据合规能够定期披露。”刘旭认为,滴滴不应恣意扩大收集信息范围,违法收集的数据应该及时删除,合法收集的信息要依法妥善保管或依规钝化处理,以此争取用户和投资者信任。

  春节临近,随着出入境政策的优化调整,中国跨境游市场出现回暖。1月6日,韩媒news1发文介绍相关情况,同时在题目中特别提到,这次韩国未进中国春节前十名出境游目的地。

  “每个城市之间还是有一定的错峰期,我们把经验教训总结一下,给下一个城市。”刘可敬说,“这样效果会更好,损失就会降到最低。”

  “冬天是一个住院高峰期,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内科疾病暴发的时间。”一家三甲医院的呼吸科副主任刘可敬告诉记者,“本来冬天就一床难求,现在这个因素,会加倍这个(医疗)需求。”在他看来,要把困难想得更大一点,要重视它。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许多人都在争论“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因此,作为个体经济的“傻子瓜子”成立公司、注册“傻子”商标、以“个体户”身份雇佣工人,在当时备受争议。

周紫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